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 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概述 | 第9-13页 |
(一)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1. 社会利益观念的确立 | 第9-10页 |
2. 正义与秩序 | 第10页 |
(二)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产生的现实基础 | 第10-11页 |
1.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产生的外部压力 | 第10-11页 |
2.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产生的内部动因 | 第11页 |
(三) 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界定 | 第11-13页 |
1. 环境行政责任 | 第11-12页 |
2. 环境民事责任 | 第12页 |
3. 环境刑事责任 | 第12-13页 |
二、 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价值探析 | 第13-18页 |
(一) 企业环境责任价值的递进 | 第13-14页 |
1. “经济人”的利益价值观 | 第13页 |
2. “社会人”的社会环境观 | 第13页 |
3. “生态人”的可持续发展观 | 第13-14页 |
(二) 我国煤矿企业与环境问题冲突的严峻形势 | 第14-18页 |
1. 社会对煤炭需要促进煤矿企业快速发展 | 第14-15页 |
2. 地方政绩考核消弱了企业的环境责任 | 第15-16页 |
3. 监管不力纵容了企业对环境的破坏 | 第16-18页 |
三、 我国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现状及其分析 | 第18-21页 |
(一) 法律责任不明确 | 第18页 |
1. 法律责任主体单一 | 第18页 |
2. 形式少、程度轻 | 第18页 |
(二) 行政监管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1. 行政监管主体缺乏监管力度 | 第18-19页 |
2. 行政监管规划薄弱 | 第19页 |
3. 行政监管法制化程度低 | 第19页 |
(三) 外部监督未能形成合力 | 第19-21页 |
1. 公民监督意识薄弱 | 第19-20页 |
2. 舆论监督效果差 | 第20页 |
3. 司法监督实施困难 | 第20-21页 |
四、 完善我国煤矿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措施 | 第21-30页 |
(一) 完善法律责任制度 | 第21-23页 |
1. 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 | 第21页 |
2. 制定强制性责任标准制度 | 第21-22页 |
3. 落实环境责任政策法规 | 第22-23页 |
4. 强化环境刑事法律责任制度 | 第23页 |
(二) 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 第23-26页 |
1. 环境管理认证制度 | 第23-24页 |
2. 健全资源合理利用制度 | 第24-25页 |
3. 经济发展与环境责任互相匹配 | 第25页 |
4. 建立系统的环境标准框架 | 第25-26页 |
(三) 完善环境责任体系 | 第26-27页 |
1. 矿业开发前的环境责任 | 第26页 |
2. 矿业开发中的环境责任 | 第26页 |
3. 闭矿后的环境责任 | 第26-27页 |
(四) 完善民众监督机制 | 第27页 |
1. 思想重视 | 第27页 |
2. 信访举报 | 第27页 |
3. 公开渠道 | 第27页 |
(五) 完善责任执行机制 | 第27-30页 |
1. 实施信息披露制度 | 第27-28页 |
2. 建立激励引导制度 | 第28页 |
3. 鼓励民众监督检查 | 第28页 |
4. 推广治理保障方案 | 第28-29页 |
5. 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