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读者工作论文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1-12页
        1.3.2 实证研究法第12页
    1.4 论文结构框架及创新点第12-13页
        1.4.1 论文结构框架第12页
        1.4.2 论文创新点第12-13页
2 我国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概述第13-19页
    2.1 我国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的产生与发展第13-16页
        2.1.1 农村信息服务的产生与发展第13-14页
        2.1.2 公益性信息服务的产生与发展第14-15页
        2.1.3 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的产生与发展第15-16页
    2.2 我国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影响因素分析第16-19页
        2.2.1 服务主体第16页
        2.2.2 服务客体第16-17页
        2.2.3 基础设施第17页
        2.2.4 人员队伍第17-18页
        2.2.5 财政支持第18页
        2.2.6 地域因素第18-19页
3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第19-32页
    3.1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需求及获取现状第19-27页
        3.1.1 调查情况第19-24页
        3.1.2 公益性信息需求方面的特点第24-25页
        3.1.3 公益性信息获取方面的特点(农民视角)第25-27页
    3.2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问题分析第27-32页
        3.2.1 市场引导机制不完善,农民信息意识不强第27-28页
        3.2.2 公益性信息获取率不高,获取难度与需求程度成正比第28-29页
        3.2.3 公益性信息获取渠道利用率不高,可靠性存在差异第29-30页
        3.2.4 农家书屋工程初具规模,细节亟待加强第30-32页
4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构建第32-43页
    4.1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框架第32页
    4.2 构建目标第32-33页
    4.3 构建原则第33-34页
        4.3.1 公益性原则第33页
        4.3.2 时效性原则第33页
        4.3.3 需求指向性原则第33页
        4.3.4 考评原则第33页
        4.3.5 社会辅助原则第33-34页
    4.4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持第34页
        4.4.1 基础设施建设第34页
        4.4.2 乡(镇)及以上机构的技术支持第34页
        4.4.3 各村的技术支持第34页
    4.5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结构的构建第34-40页
        4.5.1 构建目标第34-35页
        4.5.2 构建原则第35-36页
        4.5.3 构建方法第36页
        4.5.4 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结构设计第36-40页
    4.6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需求导向模式设计第40-43页
        4.6.1 公益性信息需求的获取第40页
        4.6.2 公益性信息需求的处理第40-41页
        4.6.3 公益性信息的发布和反馈第41-42页
        4.6.4 政府联合企业开辟市场供需平台第42页
        4.6.5 建立乡(镇)公共服务中心第42-43页
5 结论第43-44页
    5.1 文章不足之处第43页
    5.2 未来研究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A 辽西北地区农村居民信息需求调查问卷第46-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鹤壁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下一篇:舆论潮中的《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