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论我国公司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制度构建及司法适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第二章 公司逆向法人人格否定概述第13-18页
    2.1 公司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概念第13-14页
    2.2 逆向否定与顺向否定的界分第14-15页
    2.3 逆向法人人格否定适用的必要性第15-18页
第三章 逆向法人人格否定法律依据的框架体系分析第18-20页
    3.1 制定法不足条件下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第18页
    3.2 运用法律漏洞填补方法关于逆向法人人格否定法律依据的探讨第18-20页
第四章 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构成要件第20-28页
    4.1 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主体要件第20-22页
        4.1.1 被告股东、实际控制人在实施转移资产行为时有责任能力第20页
        4.1.2 公司的设立遵循法定程序并符合法定条件第20-21页
        4.1.3 股东的债权人的债权已届清偿期第21-22页
    4.2 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行为要件第22-24页
        4.2.1 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制公司实施转移资产的行为第22-23页
        4.2.2 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与公司恶意串通实施的欺诈性的转移资产行为第23-24页
    4.3 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主观要件第24-26页
        4.3.1 股东与公司存在以逃避股东自身债务为共同目的恶意串通第24-25页
        4.3.2 股东的债权人与股东无虚构债权债务转移公司资产之通谋第25页
        4.3.3 一人公司逆向法人人格否定主观要素的必要性第25-26页
    4.4 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结果要件第26-28页
        4.4.1 股东暂时失去清偿能力标准及债的性质对损害严重性的影响第26-27页
        4.4.2 股东失去清偿能力与其向公司转移资产的行为有因果关系第27-28页
第五章 适用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效果第28-32页
    5.1 公司与股东承担的责任性质与范围第28-29页
        5.1.1 公司与股东承担过错推定的侵权责任第28-29页
        5.1.2 公司以所接受财产为限与股东承担有限连带责任第29页
    5.2 适用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积极效果第29-30页
    5.3 适用逆向法人人格否定可能引发的问题第30-32页
        5.3.1 逆向法人人格否定对其他善意股东及公司债权人的影响第30-31页
        5.3.2 分散的股东债权人行使权利对公司日常经营秩序的影响第31-32页
第六章 我国适用逆向法人人格否定的建议第32-38页
    6.1 关于逆向法人人格否定法律依据的建议第32-33页
        6.1.1 运用目的性扩张方法对公司法第20条及第63条进行漏洞填补第32页
        6.1.2 修改、完善公司法相关条文作为法律依据第32-33页
    6.2 关于逆向法人人格否定构成要件及举证责任的完善第33-34页
    6.3 关于规制逆向法人人格否定滥用行为的设想第34-38页
        6.3.1 关于设置诉讼担保防止滥诉的问题第34-35页
        6.3.2 公司债权人先于股东债权人受偿第35-36页
        6.3.3 逆向法人人格否定次数、原因的限定第36-3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1-42页
    (一)发表论文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区经营权转让后政府规制研究--以白水寨旅游区为例
下一篇:上海新城人口导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