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 概述 | 第13-17页 |
1.2.1 空气颗粒物概述 | 第13-16页 |
1.2.2 O_3概述 | 第16-17页 |
1.3 PM_(2.5)及 O_3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PM_(2.5)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2 O_3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4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实验与分析方法 | 第24-32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25-27页 |
2.2.1 采样时间、地点 | 第25-26页 |
2.2.2 质量和过程控制 | 第26-27页 |
2.3 实验工作量 | 第27页 |
2.4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27-32页 |
2.4.1 回归分析 | 第28-29页 |
2.4.2 因子分析 | 第29-32页 |
3 2012 年夏季高温时段 PM_(2.5)中碳组分与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 | 第32-42页 |
3.1 组分综述 | 第32-33页 |
3.2 碳气溶胶 | 第33-34页 |
3.3 水溶性无机离子 | 第34-38页 |
3.3.1 水溶性无机离子的阴阳离子平衡 | 第34-35页 |
3.3.2 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结合方式 | 第35-36页 |
3.3.3 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 | 第36-37页 |
3.3.4 [NO_3~-]/[SO_4~(2-)]比值分析 | 第37-38页 |
3.4 来源解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2013 年灰霾天 PM_(2.5)浓度回归分析 | 第42-48页 |
4.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4.2 多元回归结果合理性分析 | 第44-45页 |
4.3 多元回归结果准确性评价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2013 年西安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 第48-60页 |
5.1 空气首要污染物污染状况总体分析 | 第48-50页 |
5.2 PM10、PM_(2.5)、O_3浓度分布 | 第50-52页 |
5.3 PM10、PM_(2.5)、O_3日变化规律 | 第52-53页 |
5.4 沙尘天气情况下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规律分析 | 第53-54页 |
5.5 PM_(2.5)/PM10比值分析 | 第54-55页 |
5.6 主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 第55-57页 |
5.7 防治对策建议 | 第57-58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6 结论 | 第60-64页 |
6.1 西安市夏季高温时段 PM_(2.5)组分因子分析 | 第60页 |
6.2 2013 年西安市灰霾天 PM_(2.5)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6.3 2013 年西安市环境空气总体质量 | 第61-62页 |
6.3.1 全年空气质量概况 | 第61页 |
6.3.2 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分布 | 第61页 |
6.3.3 主要污染物日变化规律 | 第61页 |
6.3.4 沙尘天气来源及日变化规律 | 第61页 |
6.3.5 PM_(2.5)/PM10值分析 | 第61-62页 |
6.3.6 主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 第62页 |
6.4 防治对策建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