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配网线损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低压台区线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低压台区线损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3.1 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3.2 低压台区线损计算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低压台区线损分析与计算方法 | 第19-32页 |
2.1 低压台区典型结构 | 第19页 |
2.2 线损的定义和分类 | 第19-21页 |
2.2.1 线损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2 线损的分类 | 第20-21页 |
2.3 线损计算数据及代表日选取 | 第21-25页 |
2.3.1 基于用采系统的线损计算所需数据 | 第21-23页 |
2.3.2 线损计算代表日的选取 | 第23-25页 |
2.4 低压台区线损组成及简化计算方法 | 第25-28页 |
2.4.1 配电变压器损耗的计算 | 第25-27页 |
2.4.2 低压配电线路的损耗简化计算 | 第27页 |
2.4.3 接户线损耗的简化计算 | 第27-28页 |
2.4.4 电度表及其它仪表设备损失电量的简化计算 | 第28页 |
2.5 低压台区理论线损计算 | 第28-31页 |
2.5.1 等值电阻法 | 第28-29页 |
2.5.2 支路电流法 | 第29-31页 |
2.5.3 电压损失率法 | 第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电压损失法的低压台区线损计算 | 第32-36页 |
3.1 电压损失率法 | 第32-33页 |
3.2 计算案例 | 第33-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高邮低压台区线损技术降损措施及工程应用 | 第36-49页 |
4.1 合理调整运行电压 | 第36-37页 |
4.2 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 第37-38页 |
4.3 配电线路的经济运行 | 第38-39页 |
4.4 降低配电变压器的损耗 | 第39-40页 |
4.5 增大导线截面积 | 第40-42页 |
4.6 无功补偿优化 | 第42-47页 |
4.7 其他降损技术措施 | 第47-4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高邮低压台区线损异常分析及工程应用 | 第49-62页 |
5.1 统计引起的台区线损异常分析 | 第49-53页 |
5.1.1 采集数据不完整引起的台区线损异常分析 | 第49-50页 |
5.1.2 户变信息不一致引起的台区线损异常分析 | 第50-51页 |
5.1.3 台区不装表用电引起的台区线损异常分析 | 第51-53页 |
5.2 计量引起的台区线损异常分析 | 第53-58页 |
5.2.1 表计错接线引起的台区线损异常分析 | 第54页 |
5.2.2 表计故障引起的台区线损异常分析 | 第54-57页 |
5.2.3 关口CT倍率错误引起的台区线损异常分析 | 第57-58页 |
5.3 违约窃电引起的台区线损异常 | 第58-61页 |
5.4 效果提升 | 第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