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负载[PdCl4]2-季铵型稻草木质素的解吸及Pd(Ⅱ)的还原基础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1 钯的性质及用途第13-14页
        1.1.1 钯的性质第13页
        1.1.2 钯的用途第13-14页
    1.2 钯的资源第14-16页
        1.2.1 一次资源第14-15页
        1.2.2 二次资源第15-16页
    1.3 贵金属提取工艺第16-18页
    1.4 钯的回收方法第18-20页
    1.5 木质素的研究现状第20页
    1.6 改性木质素研究现状第20-24页
        1.6.1 改性木质素在提取冶金领域中的应用第22-24页
    1.7 还原法提取冶金研究进展第24-25页
    1.8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27页
        1.8.1 研究意义第25页
        1.8.2 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7-34页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第27-28页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27-28页
        2.1.2 实验仪器第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1页
        2.2.1 季铵型稻草木质素的制备第28-30页
        2.2.2 季铵型稻草木质素对[PdCl_4]~(2-)的吸附第30页
        2.2.3 负载[PdCl_4]~(2-)季铵型稻草木质素的解吸第30-31页
        2.2.4 Pd(Ⅱ)的还原第31页
    2.3 分析与表征第31-34页
        2.3.1 ICP-AES分析第31-32页
        2.3.2 SEM分析第32页
        2.3.3 FTIR分析第32页
        2.3.4 TG-DSC分析第32-34页
第三章 季铵型稻草木质素的表征及其对[PdCl_4]~(2-)的吸附第34-44页
    3.1 样品表征第34-36页
        3.1.1 SEM分析第34-35页
        3.1.2 TG-DSC分析第35-36页
        3.1.3 FTIR分析第36页
    3.2 季铵型稻草木质素对[PdCl_4]~(2-)的吸附第36-43页
        3.2.1 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第36-37页
        3.2.2 [PdCl_4]~(2-)初始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第37-39页
        3.2.3 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第39-42页
        3.2.4 盐酸浓度对[PdCl_4]~(2-)选择性的影响第42-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解吸过程机理分析第44-53页
    4.1 解吸过程的历程第44-45页
        4.1.1 解吸产物的形态第44页
        4.1.2 解吸过程的历程第44-45页
    4.2 解吸过程热力学分析第45-48页
        4.2.1 比热的计算第45-46页
        4.2.2 熵的计算第46-47页
        4.2.3 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及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第47-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1页
        4.3.1 游离Cl-浓度与各物种摩尔分数的关系第49-50页
        4.3.2 游离硫脲浓度与各物种摩尔分数的关系第50-51页
    4.4 解吸机理第51-52页
        4.4.1 解吸反应示意图第51-52页
        4.4.2 解吸机理示意图第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负载[PdCl_4]~(2-)季铵型稻草木质素的解吸行为第53-60页
    5.1 不同解吸剂对解吸率的影响第53-54页
    5.2 解吸时间对解吸率的影响第54-55页
    5.3 盐酸浓度对解吸率的影响第55页
    5.4 硫脲浓度对解吸率的影响第55-56页
    5.5 液固比对解吸率的影响第56-57页
    5.6 循环次数对吸附率的影响第57-58页
    5.7 再生性能第58页
    5.8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解吸液中Pd(Ⅱ)的还原第60-66页
    6.1 锌/铁粉对Pd(Ⅱ)的还原第60-62页
    6.2 铁粉还原-Fenton氧化法对Pd(Ⅱ)的还原第62-64页
        6.2.1 pH值对Pd(Ⅱ)还原率的影响第62页
        6.2.2 还原时间对Pd(Ⅱ)还原率的影响第62-63页
        6.2.3 H2O2用量对Pd(Ⅱ)还原率的影响第63-64页
        6.2.4 铁粉用量对Pd(Ⅱ)还原率的影响第64页
    6.3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66-68页
    7.1 结论第66-67页
    7.2 建议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6-77页
MATLAB作图程序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联吡啶衍生物与葫芦[10]脲的识别研究
下一篇:葫芦脲与双咪唑盐的识别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