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保护生物学论文

基于生态单元制图的宝鸡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构建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5-2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5-17页
        2.1.1 地理条件第15页
        2.1.2 气候条件第15-16页
        2.1.3 资源条件第16页
        2.1.4 宝鸡城市绿地发展概况第16-17页
    2.2 研究方法第17-23页
        2.2.1 收集基础资料,确定研究区域第17页
        2.2.2 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生态单元制图分类系统的建立第17-19页
        2.2.3 野外调研,对研究区域进行调查并进行室内制图第19-20页
        2.2.4 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生态单元制图模型的检验第20-22页
        2.2.5 生物多样性评价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构建第22-23页
    2.3 研究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三章 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生态单元图谱第24-30页
    3.1 生态单元图谱总体构成第24-26页
    3.2 灰色空间构成特征分析第26-27页
    3.3 绿色空间构成特征分析第27-28页
    3.4 宝鸡城区生态单元多样性分析第28-30页
第四章 生态单元制图模型的检验第30-38页
    4.1 研究区域内植物组成特征整体概况第30-32页
        4.1.1 宝鸡城区绿地维管束植物种类构成第30页
        4.1.2 宝鸡城区绿地维管束植物科、属组成第30-31页
        4.1.3 宝鸡城区绿地维管束植物生活型构成第31页
        4.1.4 宝鸡城区绿地维管束植物来源构成第31-32页
    4.2 不同生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差异检验第32-38页
        4.2.1 植被结构因子的联合效应检验第32-34页
        4.2.2 植被结构因子的独立效应检验第34-38页
第五章 生物多样性评价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构建第38-43页
    5.1 生物多样性评价第38-41页
    5.2 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构建第41-43页
        5.2.1 存在问题第41页
        5.2.2 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第41-43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3-45页
    6.1 结论第43页
    6.2 讨论第43-45页
        6.2.1 主要创新点第43页
        6.2.2 不足与局限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附录第49-61页
    附录一 宝鸡城区植物调研名录表第49-57页
    附录二 调研样地生态单元类型照片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参与视觉与听觉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
下一篇:植物叶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特性测量设备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