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认知与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农户 | 第22页 |
2.1.2 农地经营权 | 第22-23页 |
2.1.3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 第23页 |
2.2 农户认知影响其行为的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2.2.1 农户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农户认知理论 | 第24页 |
2.2.3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4-25页 |
2.3 农户认知影响其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2.3.1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户认知的维度分析 | 第25-26页 |
2.3.2 农户认知影响其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的理论框架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平罗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现状 | 第28-35页 |
3.1 平罗县社会经济情况说明 | 第28页 |
3.2 平罗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进度 | 第28-32页 |
3.2.1 平罗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2.2 平罗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运行情况 | 第29-30页 |
3.2.3 平罗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运行模式 | 第30-32页 |
3.3 存在问题 | 第32-35页 |
3.3.1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 第32页 |
3.3.2 相关法律不健全 | 第32-33页 |
3.3.3 风险分担和防范机制不完善 | 第33页 |
3.3.4 市场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平罗县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认知与行为的统计分析 | 第35-44页 |
4.1 数据来源与问卷说明 | 第35页 |
4.2 样本农户特征分析 | 第35-38页 |
4.2.1 样本农户个人特征 | 第35-36页 |
4.2.2 样本农户家庭特征 | 第36-37页 |
4.2.3 样本农户所在村庄金融条件特征 | 第37-38页 |
4.3 农户特征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认知的影响 | 第38-40页 |
4.3.1 农户个人特征对农户认知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2 农户家庭特征对农户认知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3 农户所在村庄金融条件特征对农户认知的影响 | 第40页 |
4.4 农户认知和行为的变量度量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4页 |
4.4.1 变量度量 | 第40-41页 |
4.4.2 农户认知和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农户认知对其参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4-53页 |
5.1 模型选择 | 第44-45页 |
5.2 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5-47页 |
5.2.1 信度检验 | 第45-46页 |
5.2.2 效度检验 | 第46页 |
5.2.3 因子分析 | 第46-47页 |
5.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47-53页 |
5.3.1 模型拟合与适配度检验 | 第47-48页 |
5.3.2 估计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及对策 | 第53-57页 |
6.1 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宣传力度 | 第53-54页 |
6.2 修改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法律法规 | 第54页 |
6.3 建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保障机制 | 第54-55页 |
6.4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平台,完善农村土地价值评估体系 | 第55页 |
6.5 逐渐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