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 第10-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黄曲霉毒素B_1 | 第14-17页 |
1.1.1 AFB_1的生物特性 | 第14页 |
1.1.2 AFB_1的吸收与代谢 | 第14-15页 |
1.1.3 AFB_1对机体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 硒 | 第17-21页 |
1.2.1 硒的理化性质 | 第17页 |
1.2.2 硒的吸收与代谢 | 第17-18页 |
1.2.3 硒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18页 |
1.2.4 硒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 第18页 |
1.2.5 硒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18-20页 |
1.2.6 硒对机体其它影响 | 第20页 |
1.2.7 硒对机体的保护机制 | 第20-21页 |
1.3 硒与AFB_1拮抗对动物的影响 | 第21-23页 |
1.3.1 硒与AFB_1拮抗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2 硒与AFB_1拮抗对动物消化系统的影响 | 第22页 |
1.3.3 硒与AFB_1拮抗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22页 |
1.3.4 硒与AFB_1拮抗对机体其它影响 | 第22-23页 |
1.4 盲肠扁桃体 | 第23页 |
2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1 立题依据 | 第23-24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5-27页 |
3.1.1 试验动物 | 第25页 |
3.1.2 试验日粮 | 第25-26页 |
3.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7-32页 |
3.2.1 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 | 第28页 |
3.2.2 临床观察 | 第28页 |
3.2.3 病理学观察 | 第28-29页 |
3.2.4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A+细胞 | 第29页 |
3.2.5 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 第29页 |
3.2.6 q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mRNA表达量的变化 | 第29-32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4 结果 | 第32-42页 |
4.1 病理学观察 | 第32-36页 |
4.1.1 病理组织学 | 第32-35页 |
4.1.2 超微结构 | 第35-36页 |
4.2 T淋巴细胞亚群 | 第36-38页 |
4.3 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 | 第38页 |
4.4 免疫球蛋白 | 第38-42页 |
4.4.1 免疫球蛋白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 | 第38-39页 |
4.4.2 IgA+细胞 | 第39-42页 |
5 讨论 | 第42-48页 |
5.1 AFB_1致盲肠扁桃体免疫损伤 | 第42-46页 |
5.1.1 AFB_1对盲肠扁桃体生长发育及形态学的影响 | 第42-43页 |
5.1.2 AFB_1对盲肠扁桃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第43-44页 |
5.1.3 AFB_1对盲肠扁桃体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44-45页 |
5.1.4 AFB_1对盲肠扁桃体IgA+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 硒对AFB_1致盲肠扁桃体免疫损伤的拮抗作用 | 第46-48页 |
5.2.1 AFB_1及添加亚硒酸钠对盲肠扁桃体生长发育及形态学的影响 | 第46页 |
5.2.2 AFB_1及添加亚硒酸钠对盲肠扁桃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3 AFB_1及添加亚硒酸钠对盲肠扁桃体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47页 |
5.2.4 AFB_1及添加亚硒酸钠对盲肠扁桃体IgA+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47-48页 |
6 小结与创新点 | 第48-50页 |
6.1 小结 | 第48页 |
6.2 创新性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