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不同取代基的尾式脯氨酸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1.1 卟啉及金属卟啉的探索与研究第12-16页
        1.1.1 卟啉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的研究第12页
        1.1.2 卟啉化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1.3 卟啉的应用第13-16页
    1.2 卟啉及金属卟啉的合成研究第16-23页
        1.2.1 卟啉的合成第16-21页
        1.2.2 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合成第21-23页
    1.3 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的表征和性质研究第23-25页
        1.3.1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研究第23页
        1.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第23-24页
        1.3.3 核磁共振谱的研究第24页
        1.3.4 质谱和元素分析的研究第24页
        1.3.5 荧光光谱的研究第24-25页
    1.4 卟啉-氨基酸化合物的研究第25-26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第26-27页
第二章 尾式脯氨酸卟啉的合成与表征第27-44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6页
        2.2.1 仪器部分第27页
        2.2.2 试剂部分第27-28页
        2.2.3 尾式脯氨酸卟啉的合成部分第28-36页
    2.3 结果讨论部分第36-43页
        2.3.1 紫外可见光谱和元素分析第36-37页
        2.3.2 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第37页
        2.3.3 摩尔电导的分析第37页
        2.3.4 红外光谱的分析第37-39页
        2.3.5 拉曼光谱的分析第39-40页
        2.3.6 圆二色谱的分析第40-42页
        2.3.7 荧光光谱的分析第42-43页
    2.4 本节小结的部分第43-44页
第三章 尾式脯氨酸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4-59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46页
        3.2.1 仪器部分第44页
        3.2.2 试剂部分第44-45页
        3.2.3 尾式脯氨酸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部分第45-46页
    3.3 尾式脯氨酸卟啉金属化合物的表征第46-58页
        3.3.1 质谱分析第46-47页
        3.3.2 元素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47-49页
        3.3.3 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第49-50页
        3.3.4 摩尔电导的分析第50页
        3.3.5 红外光谱的分析第50-52页
        3.3.6 拉曼光谱的分析第52-55页
        3.3.7 圆二色谱的分析第55-56页
        3.3.8 荧光光谱的分析第56-58页
    3.4 尾式脯氨酸卟啉金属化合物的本节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尾式脯氨酸卟啉组装到 SBA-15 与 MCM-41 的研究第59-67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实验部分第59-60页
        4.2.1 仪器部分第59页
        4.2.2 试剂部分第59页
        4.2.3 PTPZn 组装到 SBA-15 与 MCM-41第59-60页
    4.3 组装后两种材料的表征第60-66页
        4.3.1 两种组装体 X 衍射光谱研究第60页
        4.3.2 两种组装体透射电镜的研究第60-62页
        4.3.3 两种组装体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第62页
        4.3.4 两种组装体氮气吸附解吸附光谱的研究第62-64页
        4.3.5 两种组装体红外光谱的研究第64-65页
        4.3.6 组装后两种材料的荧光光谱第65-66页
    4.5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作者简介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材料对吡啶碱水热合成和三氯乙烯降解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有机倍半硅氧烷的制备及其在手性固定相和单手螺旋碳质纳米纤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