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例儿童孢子丝菌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5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5-21页 |
1、简介 | 第15页 |
2、定义 | 第15-16页 |
3、病原菌研究背景 | 第16页 |
4、流行病学 | 第16-21页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1-24页 |
3.1 病例来源 | 第21页 |
3.2 孢子丝菌病诊断标准 | 第21页 |
3.3 调查内容 | 第21-22页 |
3.4 临床分型 | 第22页 |
3.5 实验室检查 | 第22-23页 |
3.5.1 真菌培养 | 第22页 |
3.5.2 组织病理检查 | 第22-23页 |
3.6 治疗药物及方法 | 第23页 |
3.6.1 治疗药物 | 第23页 |
3.6.2 药物服用方法 | 第23页 |
3.6.3 药物使用前需排除疾病 | 第23页 |
3.7 统计学方法 | 第23-24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4-35页 |
4.1 孢子丝菌病患者一般资料 | 第24-35页 |
4.1.1 性别 | 第24页 |
4.1.2 发病年龄 | 第24-25页 |
4.1.3 病程 | 第25页 |
4.1.4 皮损部位 | 第25-28页 |
4.1.5 皮损表现 | 第28-29页 |
4.1.6 临床分型 | 第29-30页 |
4.1.7 真菌培养 | 第30页 |
4.1.8 组织病理及 PAS 染色 | 第30-31页 |
4.1.9 治疗情况 | 第31页 |
4.1.10 外伤史及污染物接触史 | 第31-32页 |
4.1.11 就诊年份 | 第32页 |
4.1.12 发病季节 | 第32-33页 |
4.1.13 分布地区 | 第33-35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5-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