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结社自由保障之法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结社自由的概念与性质 | 第9-12页 |
1.3.1 结社自由的概念 | 第9-10页 |
1.3.2 结社自由的性质 | 第10-12页 |
1.4 结社自由的意义与功能 | 第12-16页 |
1.4.1 结社自由的意义 | 第12-13页 |
1.4.2 结社自由的功能 | 第13-16页 |
2 台湾地区结社自由保障法制之立法 | 第16-25页 |
2.1 《人民团体法》的历次修法过程 | 第16-19页 |
2.2 结社自由保障的内容 | 第19-25页 |
2.2.1 社团的组织 | 第19-21页 |
2.2.2 社团发起制度 | 第21页 |
2.2.3 社团的自治权 | 第21-23页 |
2.2.4 社团的财务处理 | 第23-25页 |
3 台湾地区结社自由的限制 | 第25-31页 |
3.1 限制结社自由的理由 | 第25-27页 |
3.1.1 基本权利上的理由 | 第25-26页 |
3.1.2 公共利益上的理由 | 第26页 |
3.1.3 普遍道德上的理由 | 第26-27页 |
3.2 限制结社自由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3.2.1 法律保留原则 | 第27-28页 |
3.2.2 司法审查原则 | 第28页 |
3.3 限制结社自由的内容 | 第28-29页 |
3.4 违宪政党之管制 | 第29-31页 |
4 台湾地区结社自由限制之违宪审查 | 第31-39页 |
4.1 结社自由限制的违宪审查原则 | 第31-33页 |
4.1.1 合目的的妥当性 | 第31-32页 |
4.1.2 损害最小的必要性 | 第32页 |
4.1.3 损益的均衡性 | 第32-33页 |
4.2 结社自由限制的违宪审查方法 | 第33-34页 |
4.2.1 合宪性解释 | 第33-34页 |
4.2.2 字面判断与事实判断 | 第34页 |
4.3 结社自由限制的违宪审查基准 | 第34-39页 |
4.3.1 事前抑制禁止理论 | 第35-36页 |
4.3.2 法律明确性原则 | 第36-37页 |
4.3.3 明显而立即危险基准 | 第37-39页 |
5 结论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