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加密域图像的压缩 | 第11-12页 |
| 1.3 加密域图像压缩的现状 | 第12-13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2章 相关工作介绍 | 第15-23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分布式信源编码(DISTRIBUTED SOURCE CODING) | 第15-17页 |
| 2.2.1 基于 Slepain-Wolf 理论的无损压缩 | 第15-17页 |
| 2.2.2 基于 Wyner-Ziv 理论的有损压缩 | 第17页 |
| 2.3 张新鹏方法简介 | 第17-21页 |
| 2.3.1 图像的加密 | 第18页 |
| 2.3.2 加密图像的压缩 | 第18-20页 |
| 2.3.3 图像的重建 | 第20-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3章 基于纹理分等级的加密域中图像的有损压缩方法研究 | 第23-35页 |
| 3.1 引言 | 第23页 |
| 3.2 总体大致流程 | 第23-24页 |
| 3.3 预处理 | 第24-26页 |
| 3.3.1 预处理的大致流程 | 第24-26页 |
| 3.3.2 纹理等级衡量标准的选取 | 第26页 |
| 3.3.3 纹理等级矩阵对压缩率的影响 | 第26页 |
| 3.4 预处理后图像的加密 | 第26-29页 |
| 3.4.1 加密算法的选择 | 第26-28页 |
| 3.4.2 预处理后图像的加密流程 | 第28-29页 |
| 3.5 加密域图像的压缩 | 第29-31页 |
| 3.6 图像重建 | 第31-34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加密域中图像的参数自适应有损压缩方法研究 | 第35-44页 |
| 4.1 引言 | 第35页 |
| 4.2 自适应参数选择中的因变量 | 第35-37页 |
| 4.2.1 因变量的选取 | 第35-36页 |
| 4.2.2 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 第36-37页 |
| 4.3 自适应参数选择中的自变量 | 第37页 |
| 4.4 自适参数的训练方法 | 第37-40页 |
| 4.5 加密域中图像的参数自适应有损压缩方法大致流程 | 第40页 |
| 4.5.1 发送方 | 第40页 |
| 4.5.2 网络服务提供者 | 第40页 |
| 4.5.3 接收端 | 第40页 |
|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