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12-3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2 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概述 | 第13-15页 |
| 1.3 输电断面辨识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4 确定性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 1.5 概率性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9-31页 |
| 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输电断面辨识 | 第31-48页 |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 2.2 输电断面辨识问题 | 第32-34页 |
| 2.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输电断面自动辨识方法 | 第34-39页 |
| 2.4 不确定性因素的处理方法 | 第39-41页 |
| 2.5 算例分析 | 第41-47页 |
| 2.6 小结 | 第47-48页 |
| 3 基于重复潮流的大型互联电网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 第48-63页 |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 3.2 动态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 | 第49-50页 |
| 3.3 功率调整模式 | 第50-53页 |
| 3.4 改进的重复潮流法计算过程 | 第53-55页 |
| 3.5 暂态失稳风险对输电能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 3.6 其它改进策略 | 第56页 |
| 3.7 算例分析 | 第56-61页 |
| 3.8 小结 | 第61-63页 |
| 4 基于连续潮流的大型互联电网可用输电能力改进算法 | 第63-75页 |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 4.2 连续潮流法与重复潮流法的特点分析 | 第64-65页 |
| 4.3 基于连续潮流模型的可用输电能力改进算法 | 第65-68页 |
| 4.4 可用输电能力改进算法流程 | 第68-69页 |
| 4.5 算例分析 | 第69-74页 |
| 4.6 小结 | 第74-75页 |
| 5 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和聚类思想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 第75-94页 |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 5.2 输入随机变量的概率模型 | 第76-79页 |
| 5.3 计及相关性的拉丁超立方采样 | 第79-80页 |
| 5.4 场景聚类分析 | 第80-81页 |
| 5.5 基于最优潮流灵敏度的可用输电能力快速计算模型 | 第81-84页 |
| 5.6 概率可用输电能力的评估指标 | 第84页 |
| 5.7 算例分析 | 第84-92页 |
| 5.8 小结 | 第92-94页 |
| 6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 第94-109页 |
| 6.1 引言 | 第94-95页 |
| 6.2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概率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 | 第95-98页 |
| 6.3 输入随机变量的处理方法 | 第98-101页 |
| 6.4 算例分析 | 第101-107页 |
| 6.5 小结 | 第107-109页 |
| 7 风光发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方法 | 第109-125页 |
| 7.1 引言 | 第109-110页 |
| 7.2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方法 | 第110-111页 |
| 7.3 风光发电功率时间序列模型 | 第111-117页 |
| 7.4 模型的评价指标 | 第117-118页 |
| 7.5 算例分析 | 第118-124页 |
| 7.6 小结 | 第124-125页 |
| 8 全文总结 | 第125-128页 |
| 8.1 总结 | 第125-126页 |
| 8.2 展望 | 第126-128页 |
| 致谢 | 第128-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47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7-149页 |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9-150页 |
| 附录3 基于最优潮流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 | 第150-151页 |
| 附录4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