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我国关于作为义务的学说争议及形式义务说存在的缺陷 | 第11-16页 |
(一)我国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及来源的争议 | 第11-13页 |
1.作为义务概念之争 | 第11-12页 |
2.作为义务来源之争 | 第12-13页 |
(二)形式作为义务说的缺陷 | 第13-16页 |
1.形式的作为义务说过于简单且争议大 | 第13页 |
2.形式的作为义务说会造成处罚范围不明确 | 第13-14页 |
3.形式的作为义务说无法说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质可罚性 | 第14-16页 |
二、保证人说的考察与评析 | 第16-22页 |
(一)保证人说的考察 | 第16-19页 |
1.保证人说的萌芽 | 第16-17页 |
2.保证人说的产生及确立 | 第17-18页 |
3.保证人说的发展 | 第18-19页 |
(二)保证人说的评析 | 第19-22页 |
三、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及启示. | 第22-29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 | 第22-24页 |
1.德国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规定 | 第22-23页 |
2.日本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规定 | 第23页 |
3.韩国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规定 | 第23-24页 |
4.台湾地区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规定 | 第24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立法带来的启示 | 第24-29页 |
1.以保证人为基础 | 第24-25页 |
2.采用总则规定说 | 第25-29页 |
四、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立法化构想 | 第29-35页 |
(一)作为义务立法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二)作为义务立法的可行性 | 第30-32页 |
(三)作为义务立法的具体构想 | 第32-35页 |
1.立法形式 | 第32页 |
2.立法内容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