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1 研究对象来源及病例数 | 第14页 |
2 研究对象选择 | 第14-15页 |
2.1 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2.2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2.3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2.4 剔除标准 | 第15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3.1 一般资料指标 | 第15-16页 |
3.2 临床理化指标 | 第16页 |
4 中医证素说明 | 第16页 |
5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 第16页 |
6 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 | 第16-18页 |
6.1 腰臀比、BMI、糖尿病病程等人口学资料 | 第16-17页 |
6.2 临床理化指标 | 第17页 |
6.3 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7 统计学处理 | 第18页 |
8 技术路线图 | 第18-20页 |
研究结果 | 第20-28页 |
1 人口学资料 | 第20-21页 |
1.1 性别方面 | 第20页 |
1.2 年龄方面 | 第20页 |
1.3 BMI方面 | 第20-21页 |
2 证素分布情况 | 第21-23页 |
2.1 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 第21页 |
2.2 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 第21-22页 |
2.3 各证素组合及虚、实证分布情况 | 第22-23页 |
3 主要证素与一般资料、临床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第23-28页 |
3.1 肾证素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24页 |
3.2 肝证素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24-25页 |
3.3 阴虚证素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25页 |
3.4 热证素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25-26页 |
3.5 阳虚证素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26-27页 |
3.6 气虚证素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27-2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28-38页 |
1 课题概况 | 第28页 |
2 传统医学对T2DM合并PAS的认识 | 第28-29页 |
3 现代医学对T2DM合并PAS的认识 | 第29-30页 |
4 证素辨证法 | 第30-31页 |
4.1 证素辨证法的研究现状 | 第30页 |
4.2 证素辨证法的主要内容 | 第30页 |
4.3 证素辨证法的特点及优势 | 第30-31页 |
5 T2DM合并PAS的主要证素分布情况 | 第31-34页 |
5.1 T2DM合并PAS的主要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5.2 T2DM合并PAS的主要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5.3 T2DM合并PAS的证素组合及虚、实情况 | 第33页 |
5.4 痰、湿等证素说明 | 第33-34页 |
6 T2DM合并PAS的主要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第34-36页 |
6.1 肾证素、阴虚证素、气虚证素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6.2 肝证素、阴虚证素、热证素与FPG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6.3 热证素与SBP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7 小结 | 第36页 |
8 不足与展望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63页 |
文献综述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