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的宽容原则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从罗伊诉韦德案中的法律宽容谈起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学界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2 宽容及宽容原则概述 | 第17-27页 |
2.1 宽容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 宽容的多种面相 | 第18-23页 |
2.2.1 宗教的宽容 | 第18-20页 |
2.2.2 政治的宽容 | 第20-21页 |
2.2.3 法律的宽容 | 第21-23页 |
2.3 宽容原则的法哲学意蕴 | 第23-27页 |
2.3.1 宽容原则与自由主义 | 第23-25页 |
2.3.2 宽容原则与价值相对主义 | 第25-27页 |
3 宽容原则在法律中的正当性基础 | 第27-34页 |
3.1 人的认识的有限性 | 第27页 |
3.2 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 第27-29页 |
3.3 法律价值的包容性 | 第29-34页 |
3.3.1 宽容原则与秩序不相矛盾 | 第29-30页 |
3.3.2 宽容原则是自由的重要条件 | 第30-32页 |
3.3.3 宽容原则是正义的应有之义 | 第32-34页 |
4 宽容原则在西方法律中的应用及界限 | 第34-40页 |
4.1 宽容的“法外空间”之应用 | 第34-37页 |
4.1.1 针对同性婚姻问题的法律宽容 | 第35页 |
4.1.2 针对胚胎问题的法律宽容 | 第35-37页 |
4.2 法律中的宽容原则的界限 | 第37-40页 |
4.2.1 责任原则 | 第37-38页 |
4.2.2 公平原则 | 第38-40页 |
5 宽容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的境遇及价值 | 第40-50页 |
5.1 宽容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的境遇 | 第40-42页 |
5.1.1 宽容原则在态度上难以明确 | 第40-42页 |
5.1.2 宽容原则在观念上难以接受 | 第42页 |
5.2 宽容原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 第42-44页 |
5.3 宽容原则对我国法治的借鉴意义 | 第44-50页 |
5.3.1 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44-46页 |
5.3.2 对我国执法的借鉴意义 | 第46-47页 |
5.3.3 对我国司法的借鉴意义 | 第47-50页 |
6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