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嵌入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老旧小区居民自治过程研究--以H街道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2-29页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缘起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2.1 社区治理的研究第14-18页
        1.2.2 项目制研究第18-20页
        1.2.3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第20页
    1.3 概念界定第20-22页
        1.3.1 居民自治第20-21页
        1.3.2 社会组织第21-22页
        1.3.3 居民自治项目制第22页
    1.4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第22-26页
        1.4.1 理论视角第22-24页
        1.4.2 契合性分析第24-25页
        1.4.3 分析框架第25-26页
    1.5 研究方法第26-29页
        1.5.1 方法论的选择第26-27页
        1.5.2 研究对象选取第27页
        1.5.3 资料收集方法第27-28页
        1.5.4 资料分析方法第28-29页
第2章 社会组织嵌入居民自治的现实基础第29-37页
    2.1 嵌入的背景及定位第29-31页
        2.1.1 社会治理新战略任务的促使第29-30页
        2.1.2 社会治理迫切需要创新社区治理路径第30页
        2.1.3 “三社联动”急需社区治理路径创新第30-31页
    2.2 基层居民自治工作的多重困境第31-35页
        2.2.1 街道治理工作的后劲不足第31-33页
        2.2.2 居委会工作的重心偏离第33-34页
        2.2.3 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活力不足第34-35页
    2.3 社会组织嵌入的现实动因第35-37页
        2.3.1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第36页
        2.3.2 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驱动第36-37页
第3章 供需对接:社会组织与居民区专业关系的建立第37-44页
    3.1 居民需求多样化与差异性第37-39页
        3.1.1 硬件改造贯穿居民需求的始终第37-38页
        3.1.2 软性需求的潜在化与强烈化第38-39页
    3.2 社会组织嵌入居民区的途径选择第39-41页
        3.2.1 外部督导方式的嵌入第39-40页
        3.2.2 实际执行方式的嵌入第40页
        3.2.3 督导与执行并存的嵌入第40-41页
    3.3 社会组织嵌入居民区的挑战第41-44页
        3.3.1 非在地化与专业关系建立的迟缓性第41页
        3.3.2 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的多面排斥第41-42页
        3.3.3 社会组织面临的低社会认知度第42-44页
第4章 社区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居民自治的服务供给第44-55页
    4.1 利益相关与居民动员的基础第44-47页
        4.1.1 核心议题的创设第44-45页
        4.1.2 骨干群体的动员第45-46页
        4.1.3 利益机制的达成第46-47页
    4.2 资源整合与居民参与的保障第47-49页
        4.2.1 多类型资源的发掘第47页
        4.2.2 资源动员途径与使用第47-48页
        4.2.3 资源动员的技巧性第48-49页
    4.3 组织再构与居民参与网络的建构第49-52页
        4.3.1 被动参与式及非正式网络的形成第49-50页
        4.3.2 主动参与式及非正式网络的优化第50-51页
        4.3.3 参与中初级正式网络的型塑第51-52页
    4.4 综合性服务的带动与居民参与的持续动力第52-55页
        4.4.1 资源整合下的居民参与第52-53页
        4.4.2 阶段性活动的带动第53-54页
        4.4.3 居民认可度的提升第54-55页
第5章 服务跟进:社会组织嵌入服务的差异化及策略调整第55-63页
    5.1 社会组织服务成效的差异化第55-59页
        5.1.1 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平台建构的成效显著第55页
        5.1.2 居民议事空间改造面临长效化考验第55-57页
        5.1.3 楼组公共空间改造的快速化第57-59页
    5.2 服务成效差异化的形成原因第59-61页
        5.2.1 社会组织与社区关系的强度第59-60页
        5.2.2 居民参与机制的稳定与否第60页
        5.2.3 服务的阶段化产出成效理想与否第60-61页
    5.3 社会组织嵌入的进一步深化第61-63页
        5.3.1 人员结构急需优化第61页
        5.3.2 服务关系有待深化第61-62页
        5.3.3 宣传方式有待调整第62-63页
第6章 社会组织参与居民自治的逻辑与机制第63-77页
    6.1 嵌入的行动逻辑第63-70页
        6.1.1 关系性嵌入:关系建构贯穿居民参与的始终第63-66页
        6.1.2 结构性嵌入:服务中后期的结构深化第66-68页
        6.1.3 认知性嵌入:社区服务的社会效果优化第68-70页
    6.2 嵌入的动力机制第70-73页
        6.2.1 利益相关:社区治理的动力基础第70-71页
        6.2.2 情感认同:社区治理的助推器第71-72页
        6.2.3 组织再构:社区治理的成效巩固第72-73页
    6.3 嵌入过程中的问题第73-75页
        6.3.1 缺乏对居民需求的纵深挖掘第73-74页
        6.3.2 对居民参与机制的深度发展不足第74页
        6.3.3 自治效果的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第74-75页
    6.4 社工的干预策略第75-77页
        6.4.1 提升社会组织识别居民核心需求的能力第75页
        6.4.2 强化社会组织发动居民和构建居民组织网络的能力第75-76页
        6.4.3 加快社会组织专业化与规范化建设第76-77页
第7章 结论与讨论第77-83页
    7.1 研究发现第77-79页
        7.1.1 社会组织嵌入居民自治项目的多重逻辑第77-78页
        7.1.2 社会组织与居民区关系的建构及自治效果第78页
        7.1.3 社会组织参与居民自治的动力机制第78-79页
    7.2 研究不足第79-81页
        7.2.1 样本的类型有待丰富第79-80页
        7.2.2 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限制第80-81页
    7.3 研究展望第81-83页
        7.3.1 社会组织服务的专业性与不可替代性第81-82页
        7.3.2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比较分析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致谢第88-90页
附录一第90-91页
附录二第91-92页
附录三第92-93页
附件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学生大病医疗互助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遗产话语和文化记忆视角下的浙江省龙泉市文化遗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