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1-15页 |
| (一) 临床资料 | 第11页 |
| (二) 实验设备 | 第11页 |
| (三) 实验方法 | 第11-13页 |
| (1) 病史采集 | 第11页 |
| (2) 耳科检查 | 第11页 |
| (3) 纯音听阈测试 | 第11-12页 |
| (4) 声导抗测试 | 第12页 |
| (5) 耳声发射 | 第12页 |
| (6) 均衡噪声阈值测试 | 第12页 |
| (7) 助听器不同高频增益模式的设定 | 第12-13页 |
| (8) 单音节识别率测试 | 第13页 |
| (9) 安静下句子识别率测试 | 第13页 |
| (10) 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 | 第13页 |
| (四) 统计学方法 | 第13-15页 |
| 二、结果 | 第15-19页 |
| (一) 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蜗死区各频率的发生率 | 第15-16页 |
| (二) 实验组三种不同高频增益模式时言语识别率结果 | 第16页 |
| (三) 对照组三种不同高频增益模式时言语识别率结果 | 第16-17页 |
| (四) 两组受试者全频增益模式时各项言语测试结果 | 第17-19页 |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19-26页 |
| (一) 耳蜗死区的定义和临床诊断 | 第19页 |
| (二) 耳蜗死区的发生率和频率特征 | 第19-20页 |
| (三) 中度SNHL高频耳蜗死区患耳的言语识别能力 | 第20-21页 |
| (四) 不同高频增益模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 | 第21-24页 |
| (五) 耳蜗死区临床干预建议 | 第24-25页 |
| (六) 不足与展望 | 第25-26页 |
| 结论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 附图 | 第30-32页 |
| 致谢 | 第32-33页 |
| 文献综述 | 第33-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