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论清末修律中儒家思想的价值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儒家思想概述第8-14页
    1.1 儒家思想的起源及儒法结合的过程第8页
    1.2 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第8-14页
        1.2.1 德主刑辅的仁政思想第8-10页
        1.2.2 家族本位的伦理思想第10-12页
        1.2.3 无讼是求的秩序思想第12-13页
        1.2.4 为政在人的治理思想第13-14页
2 “礼法之争”中儒家思想的体现第14-25页
    2.1 清末修律的背景介绍第14-16页
    2.2 “礼法之争”过程中的儒家思想——以《大清新刑律》的编订为视角第16-18页
        2.2.1 “亲属相为容隐”与“干名犯义”及沈家本的反驳第17页
        2.2.2 “存留养亲”及沈家本的反驳第17页
        2.2.3 “亲属相奸”及沈家本的反驳第17-18页
        2.2.4 “故杀子孙”与“子孙违反教令”及沈家本的反驳第18页
        2.2.5 “无夫犯奸”及沈家本的反驳第18页
    2.3 法理派的儒家思想第18-22页
        2.3.1 法理派代表人物——沈家本第18-19页
        2.3.2 儒家思想在沈家本法律思想中的体现第19-22页
    2.4 礼教派的儒家思想第22-25页
        2.4.1 礼教派代表人物——劳乃宣第22页
        2.4.2 儒家思想在劳乃宣法律思想中的体现第22-25页
3 新律中的儒家思想第25-29页
    3.1 《大清现行刑律》中的儒家思想第25-26页
        3.1.1 轻刑罚第25-26页
        3.1.2 刑当罪第26页
    3.2 《大清新刑律》中的儒家思想第26-29页
        3.2.1 刑罚轻缓第27页
        3.2.2 伦理入刑第27-29页
4 儒家思想在清末修律中的价值评述第29-35页
    4.1 儒家思想指导清末修律的进程第29-30页
    4.2 儒家思想的“体用”格局阻挠中国法制近代化转型第30-33页
    4.3 清末修律对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启示第33-35页
致谢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商业寄存类服务的法律性质及责任
下一篇:转型时期乡村社会私力救济问题研究--以常山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