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行政诉讼调解的基本理论探索 | 第9-25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内涵与性质 | 第9-13页 |
一. 行政诉讼调解的含义、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 第9页 |
二. 调解与和解 | 第9-13页 |
第二节 调解在行政审判中的尴尬 | 第13-14页 |
一. 我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调解的规定 | 第13页 |
二. 撤诉背后的“调解亚文化” | 第13-14页 |
三. 司法实践的困境 | 第14页 |
第三节 行政诉讼调解对传统理论的挑战 | 第14-21页 |
一. 传统理论 | 第14-16页 |
二. 对传统理论及现行法律规定的反思 | 第16-21页 |
第四节 行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的理论根据 | 第21-23页 |
一. 调解是行政诉讼的内在要求 | 第21-22页 |
二. 行政诉讼调解根源于行政行为的性质 | 第22-23页 |
第五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司法功能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行政诉讼调解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 | 第25-30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前提条件 | 第25-28页 |
一. 有实体法上的法治范围内的处分权 | 第25-27页 |
二. 不得违反法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及第三人利益 | 第27页 |
三. 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基本原则 | 第28-30页 |
一. 当事人自愿参与原则 | 第28页 |
二. 合法兼合理原则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 | 第30-39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界定 | 第30-31页 |
一. 域外规定及相关争论 | 第30页 |
二. 适用范围及类型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案件类型化讨论 | 第31-37页 |
一. 行政裁决案 | 第31-32页 |
二. 行政合同案 | 第32-34页 |
三. 行政奖励案 | 第34-35页 |
四. 行政赔偿补偿案 | 第35-36页 |
五. 行政机关具有自由裁量权的干涉行政案件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不能够调解的案件 | 第37-39页 |
一. 违反法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及第三人利益的案件 | 第37页 |
二. 行政行为受法律羁束的案件 | 第37-38页 |
三. 无效行政行为案件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设计 | 第39-45页 |
第一节 调解制度构建的核心 | 第39-42页 |
一. 调解制度构建的出发点 | 第39页 |
二. 法官在调解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39-40页 |
三. 自由合意的程序保障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调解的地位和效力 | 第42-45页 |
一. 调解的地位和阶段 | 第42-43页 |
二. 调解协议的效力 | 第43-45页 |
结 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 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