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1.1 粉煤灰的概述 | 第9-11页 |
1.1.1 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及环境危害 | 第9页 |
1.1.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 第9-11页 |
1.2 多孔陶瓷的概述 | 第11-18页 |
1.2.1 多孔陶瓷的概述 | 第11-12页 |
1.2.2 多孔陶瓷制备工艺及成型机理 | 第12-18页 |
1.3 莫来石的概述 | 第18-21页 |
1.3.1 莫来石的特征及莫来石材料种类 | 第18-21页 |
1.3.2 莫来石的合成方法 | 第21页 |
1.4 粉煤灰制备多孔莫来石基材料 | 第21-22页 |
1.4.1 粉煤灰制备多孔莫来石基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5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5.1 课题提出的意义及目的 | 第22页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表征方法 | 第24-34页 |
2.1 实验内容 | 第24-27页 |
2.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 第24-25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5页 |
2.1.3 实验设计 | 第25-27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27-34页 |
2.2.1 体积密、度吸水率和气孔率的测定 | 第27-29页 |
2.2.2 抗折强度的测试 | 第29-30页 |
2.2.3 抗压强度的测试 | 第30页 |
2.2.4 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 | 第30-31页 |
2.2.5 材料物相分析(XRD) | 第31页 |
2.2.6 形貌及元素分析(扫描电镜、能谱) | 第31页 |
2.2.7 形貌及结构分析(透射电镜) | 第31页 |
2.2.8 导热系数的测试 | 第31-32页 |
2.2.9 非牛顿型液体粘度测试 | 第32-33页 |
2.2.10 Zeta电位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65页 |
3.1 成孔剂的选择 | 第34-39页 |
3.1.1 采用不同成孔剂制备的多孔莫来石陶瓷的显微结构 | 第34-36页 |
3.1.2 成孔剂种类对粉煤灰制备多孔莫来石陶瓷气孔率及强度的影响 | 第36-39页 |
3.1.3 小结 | 第39页 |
3.2 淀粉为成孔剂制备多孔莫来石陶瓷的工艺研究 | 第39-52页 |
3.2.1 升温制度的确定 | 第39-41页 |
3.2.2 淀粉原位固化成型 | 第41-44页 |
3.2.3 含淀粉浆料体系流变特性的研究 | 第44-46页 |
3.2.4 淀粉含量对多孔陶瓷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46-51页 |
3.2.5 小结 | 第51-52页 |
3.3 铝硅比对莫来石多孔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2-57页 |
3.3.1 铝硅比对莫来石多孔陶瓷结构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2 铝硅比对莫来石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3.3.3 小结 | 第57页 |
3.4 不同的铝源对多孔莫来石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7-65页 |
3.4.1 添加不同铝源的多孔莫来石陶瓷显微结构 | 第57-62页 |
3.4.2 添加不同铝源的多孔莫来石陶瓷的性能 | 第62-64页 |
3.4.3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