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论清代州县官员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9-12页
        1.1.1 州县官员的界定第9-10页
        1.1.2 民事纠纷的界定第10-12页
第2章 民事纠纷的调解第12-33页
    2.1 调解的原则第12-14页
        2.1.1 调解优先原则第12页
        2.1.2 调解合法原则第12-13页
        2.1.3 调解合理原则第13-14页
    2.2 调解的模式第14-30页
        2.2.1 邻人之间的纠纷解决方式第15-18页
        2.2.2 乡绅之间的纠纷解决方式第18-25页
        2.2.3 具有亲属关系的当事人的纠纷解决方式第25-27页
        2.2.4 契约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涉讼第27-29页
        2.2.5 涉及婚姻缔结的纠纷第29页
        2.2.6 侵害名誉权的纠纷第29-30页
    2.3 调解的特点第30-33页
        2.3.1 诉调结合第30页
        2.3.2 得其情第30页
        2.3.3 调解方案的依据是礼法结合,依法为主第30-31页
        2.3.4 调解的感化性第31-32页
        2.3.5 调解具有强制性第32-33页
第3章 民事纠纷的判决第33-49页
    3.1 州县官员判决结案的适用情形第33页
    3.2 判决结案的类别第33-49页
        3.2.1 有关婚姻家庭案件的判决及其特点第33-38页
        3.2.2 有关继承案件的判决及其特点第38-42页
        3.2.3 对涉及土豪劣绅案件的判决及其特点第42-43页
        3.2.4 对有伤风化的案件的判决及其特点第43-49页
第4章 不受理的案件第49-55页
    4.1 不受理案件适用的情形第49-53页
        4.1.1 违反诉讼管辖范围第49页
        4.1.2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第49-50页
        4.1.3 呈诉不合情理第50-51页
        4.1.4 证据不足第51页
        4.1.5 不足一提之小事即社会危害性较小第51页
        4.1.6 主要因原告自己的过错导致的诉因第51-52页
        4.1.7 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第52-53页
    4.2 不受理案件的特点第53-55页
        4.2.1 案件之所以不处理都是原告自己的过错造成的第53页
        4.2.2 案件的危害性较小第53页
        4.2.3 案件经过时间久远第53页
        4.2.4 所呈荒诞已极第53-55页
第5章 州县官员诉调结合处理民事纠纷方式的法理分析第55-58页
    5.1 悯民讼累的思想第55-56页
    5.2 合和思想第56-58页
第6章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1页
注释第61-64页
作者简介第64-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研究
下一篇:解读《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文化身份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