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论的角度看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意识、语言和私人语言的基本内容 | 第10-15页 |
1.1 意识的范畴 | 第10-12页 |
1.1.1 古代意识观 | 第10页 |
1.1.2 近代意识观 | 第10-11页 |
1.1.3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 第11-12页 |
1.2 语言的范畴 | 第12-13页 |
1.2.1 语言的定义 | 第12-13页 |
1.2.2 语言的特征 | 第13页 |
1.2.3 语言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第13页 |
1.3 私人语言的含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意识的客观性特征要求私人感觉客观存在 | 第15-23页 |
2.1 意识是客观的 | 第15-18页 |
2.1.1 意识的本质 | 第15-16页 |
2.1.2 意识的形式 | 第16-17页 |
2.1.3 意识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维特根斯坦认为私人感觉的不存在 | 第18-21页 |
2.2.1 私人感觉是什么 | 第19页 |
2.2.2 私人感觉不存在 | 第19-21页 |
2.3 科学理论是对客观存在感觉的正确认识 | 第21-23页 |
2.3.1 科学理论是什么 | 第21页 |
2.3.2 科学理论是意识的反映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意识来源于实践要求私人语言遵守规则 | 第23-30页 |
3.1 意识的来源 | 第23-24页 |
3.1.1 意识产生的生理机能——人脑 | 第23-24页 |
3.1.2 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实践 | 第24页 |
3.2 维特根斯坦认为私自遵守规则的不可能 | 第24-27页 |
3.2.1 语言游戏是什么 | 第24-25页 |
3.2.2 “游戏规则”的含义 | 第25-26页 |
3.2.3 遵守规则就是一种实践 | 第26-27页 |
3.3 科学语言遵守语言游戏的规则 | 第27-30页 |
3.3.1 个性化语言的含义 | 第27-28页 |
3.3.2 科学语言是个性化语言的一种形式 | 第28页 |
3.3.3 个性化语言不等于私人语言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意识的客观表现形式使私人语言缺乏检验标准 | 第30-33页 |
4.1 意识的客观表现形式——公共语言 | 第30页 |
4.2 维特根斯坦认为私人语言缺乏检验标准 | 第30-32页 |
4.3 科学理论符合公共语言的检验标准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