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系统改造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7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5页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1.2 相关概念解析第17-19页
        1.2.1 城市高层社区第17页
        1.2.2 社区灾害第17-18页
        1.2.3 防灾社区第18页
        1.2.4 社区防灾系统第18-19页
    1.3 文献综述第19-33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第21-27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27-32页
        1.3.3 已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第32-33页
    1.4 论文研究方案第33-38页
        1.4.1 主要研究方法第33-35页
        1.4.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35-36页
        1.4.3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36-38页
第二章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灾害挑战第38-58页
    2.1 我国城市既有高层社区的发展历程第38-43页
        2.1.1 高层社区萌芽时期——二十世纪30年代—60年代第38-39页
        2.1.2 高层社区发展时期——二十世纪70年代—90年代第39-41页
        2.1.3 高层社区成熟时期——二十一世纪以来至今第41-43页
    2.2 我国高层社区相关规范的演变以及其在防灾方面的不足第43-47页
        2.2.1 我国高层社区相关规范的演变第43-46页
        2.2.2 我国高层社区现行规范关于防灾方面的不足第46-47页
    2.3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主要灾害特征第47-54页
        2.3.1 城市灾害种类第47-48页
        2.3.2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主要灾害第48-52页
        2.3.4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主要灾害特征第52-54页
    2.4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面临的灾害挑战第54-58页
        2.4.1 受灾元素复杂多样,难于有效设防第54-55页
        2.4.2 高度密集的建筑和人口致使其安全容量过载,缺乏对于防灾空间的系统规划与建设第55-56页
        2.4.3 受灾后难于扑救第56-57页
        2.4.4 应急疏散组织困难第57-58页
第三章 建构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改造系统第58-129页
    3.1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基础性调研与分析第58-102页
        3.1.1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基础性调研目的和内容第58页
        3.1.2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基础性调研情况第58-99页
        3.1.3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基础性调研结果分析第99-102页
    3.2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问卷调研与居民行为心理与应急反应分析第102-115页
        3.2.1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问卷调研目的和内容第102-104页
        3.2.2 问卷调研方法第104页
        3.2.3 问卷调研信息统计第104-110页
        3.2.4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问卷调研结果分析第110页
        3.2.5 社区居民灾时行为心理与应急反应特性分析第110-115页
    3.3 我国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系统的现状与问题第115-118页
        3.3.1 既有高层社区规划与建设缺乏社区防灾空间系统理念第115-116页
        3.3.2 既有高层社区建筑物防灾考虑不足,普遍需要进行专项防灾改造第116-117页
        3.3.3 社区灾害管理与救援权责不明,居民防灾意识淡薄,社区非工程化防灾也有待提升第117-118页
    3.4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系统改造原则第118-121页
        3.4.1 与其他更新改造结合的整体原则第118页
        3.4.2 以防为本,防、抗、避、救相结合原则第118页
        3.4.3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集约原则第118-119页
        3.4.4 立足国情的经济适用原则第119页
        3.4.5 可持续与智能化原则第119页
        3.4.6 平灾结合,应时而变的原则第119页
        3.4.7 遵循居民的行为模式原则第119-121页
    3.5 建构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改造系统第121-129页
        3.5.1 进行城市既有高层社区区域防灾结构的调查研究第121-122页
        3.5.2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主要灾害与致灾因子的评估第122-126页
        3.5.3 确定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改造系统关键性指标第126-129页
第四章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空间系统改造策略研究第129-195页
    4.1 引入社区防灾空间系统理念第129-144页
        4.1.1 社区防灾空间系统概念解析第129-131页
        4.1.2 社区防灾空间系统的构成及其防灾机能第131-140页
        4.1.3 社区防灾空间系统改造的主要依据第140-142页
        4.1.4 高层社区防灾空间系统特性分析第142-144页
    4.2 宏观层面优化策略——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空间规划改造第144-153页
        4.2.1 进行高层社区区位环境调查与分析第144-146页
        4.2.2 进行既有高层社区土地利用场地安全评价第146-149页
        4.2.3 既有高层社区空间结构与形态防灾改造策略第149-153页
    4.3 中观层面优化策略——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空间体系防灾改造第153-180页
        4.3.1 灾害隔离空间系统防灾改造策略第153-157页
        4.3.2 防救灾通道系统防灾改造策略第157-163页
        4.3.3 应急避难空间系统防灾改造策略第163-172页
        4.3.4 生命线工程系统防灾改造策略第172-178页
        4.3.5 消防空间系统防灾改造策略第178-179页
        4.3.6 应急物资储备空间系统防灾改造策略第179-180页
    4.4 微观层面优化策略——既有高层社区防救灾设施体系防灾改造第180-191页
        4.4.1 环境要素防灾改造策略第180-185页
        4.4.2 防救灾设备设施改造策略第185-189页
        4.4.3 防救灾标识系统改造策略第189-191页
    4.5 既有高层社区防灾空间系统平灾一体化改造策略第191-195页
        4.5.1 结合防灾轴线组织防灾分区,塑造间隙式防灾空间结构第191-192页
        4.5.2 保障社区防灾空间的整体结构性,形成疏散避难体系第192-193页
        4.5.3 构建功能复合的用地结构,推广平灾转化的设备设施第193-195页
第五章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建筑物防灾改造策略研究第195-287页
    5.1 软件模拟既有高层社区建筑灾时情景与人员安全疏散过程第195-210页
        5.1.1 FDS软件简介第195-196页
        5.1.2 模型中安全疏散的基本原则与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第196-200页
        5.1.3 软件实例模拟与安全疏散计算第200-209页
        5.1.4 模拟与计算结果分析第209-210页
    5.2 既有高层社区建筑内部空间防灾改造策略第210-236页
        5.2.1 既有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的防灾改造策略第211-222页
        5.2.2 既有高层住宅套内空间的防灾改造策略第222-236页
    5.3 既有高层社区建筑结构防灾改造策略第236-244页
        5.3.1 依据新的抗震规范进行抗震变形验算,结合建筑立面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制定加固措施,确定加固方案第237页
        5.3.2 老旧高层住宅建筑抗震加固方法研究第237-244页
    5.4 既有高层社区建筑材料防灾改造策略第244-256页
        5.4.1 既有高层住宅的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灾改造策略第245-249页
        5.4.2 既有高层住宅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防灾改造策略第249-256页
    5.5 既有高层社区建筑设备设施防灾改造策略第256-287页
        5.5.1 既有高层住宅基本设备设施的防灾改造策略第256-267页
        5.5.2 既有高层社区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生态化发展趋势第267-287页
第六章 城市既有社区防灾管理与救援系统优化研究第287-299页
    6.1 优化既有高层社区预警系统设置第288-292页
        6.1.1 建立社区防灾信息综合平台第288-291页
        6.1.2 完善社区灾害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第291-292页
    6.2 优化既有高层社区灾害管理与指挥系统第292-296页
        6.2.1 建立相应层次的社区防救灾管理与指挥中心第292-294页
        6.2.2 制定完备的社区应急预案第294-295页
        6.2.3 建立专业化社区应急救援队伍第295-296页
    6.3 发展非专业化社区救援组织,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第296-299页
        6.3.1 加强公众参与,建立非专业化社区救援组织第296页
        6.3.2 拓展志愿者服务内容第296-297页
        6.3.3 加强居民防灾教育第297-29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299-302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299-300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300-302页
参考文献第302-323页
附录第323-327页
    附录一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居民灾后行为心理与应急反应调研问卷第323-326页
    附录二 城市既有高层社区居民灾后应急反应调研问卷答题结果统计表第326-32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327-328页
致谢第328页

论文共3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晋中传统村落信仰文化空间研究
下一篇: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家庭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