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间声场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1.1 混响时间描述大空间声场的适用性问题 | 第9-10页 |
1.1.2 大空间的声场特征不明确 | 第10页 |
1.1.3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第13-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1.4.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大空间类型及声学特点概述 | 第19-33页 |
2.1 大空间类型概述 | 第19-29页 |
2.1.1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 第19页 |
2.1.2 空间体量 | 第19-22页 |
2.1.3 会展建筑 | 第22-25页 |
2.1.4 体育馆建筑 | 第25-27页 |
2.1.5 其他大空间类型 | 第27-29页 |
2.2 大空间声学特点 | 第29-32页 |
2.2.1 声源 | 第29-30页 |
2.2.2 空间容积 | 第30页 |
2.2.3 混响时间 | 第30页 |
2.2.4 混响时间 | 第30-31页 |
2.2.5 背景噪声 | 第31-32页 |
2.2.6 其他特点 | 第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大空间声学测试及模拟分析 | 第33-46页 |
3.1 测试场地和测试参数选择 | 第33页 |
3.1.1 测试场地选择 | 第33页 |
3.1.2 测试参数的选择 | 第33页 |
3.2 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馆测试 | 第33-38页 |
3.2.1 测试样本选择 | 第33-34页 |
3.2.2 测试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34-35页 |
3.2.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3.3 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馆模拟 | 第38-44页 |
3.3.1 模拟说明 | 第38-40页 |
3.3.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大空间声场特征分析 | 第46-65页 |
4.1 简化条件设置 | 第46-48页 |
4.2 模拟参数设置 | 第48-49页 |
4.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9-58页 |
4.3.1 声线反射图 | 第49-50页 |
4.3.2 声压级 | 第50-52页 |
4.3.3 衰减曲线 | 第52-54页 |
4.3.4 混响时间 | 第54-57页 |
4.3.5 语言清晰度指数 | 第57-58页 |
4.4 有针对性的大空间声学设计对策 | 第58-63页 |
4.4.1 建筑声学设计 | 第58-62页 |
4.4.2 电声设计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