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施工机械与设备论文

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第12-1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3 论文结构安排第13-14页
2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理论第14-24页
    2.1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概念第14-16页
        2.1.1 风险的定义第14-15页
        2.1.2 超高层建筑及其特点第15页
        2.1.3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第15-16页
    2.2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理论第16-19页
        2.2.1 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第17页
        2.2.2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基本步骤第17-19页
    2.3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理论第19-23页
        2.3.1 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第19-23页
        2.3.2 风险评价的内容及作用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4-33页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第24-26页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4-25页
        3.1.2 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第25-26页
    3.2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第26页
    3.3 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第26-32页
        3.3.1 安全管理组织第28-29页
        3.3.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29-30页
        3.3.3 安全技术第30-31页
        3.3.4 现场安全管理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第33-42页
    4.1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第33-34页
    4.2 物元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第34-40页
        4.2.1 层次分析法第34-37页
        4.2.2 物元分析法第37-40页
    4.3 指标评估标准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5 实证研究第42-51页
    5.1 工程项目背景第42-43页
    5.2 确定指标的权重第43-46页
    5.3 关联度的计算第46-49页
    5.4 评估结果分析第49-50页
    5.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6.1 结论第51页
    6.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市灰霾污染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施工企业安全绩效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