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基本问题考量 | 第10-16页 |
| (一)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缘起 | 第10-11页 |
| 1. 精神损害赔偿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0页 |
| 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 | 第10-11页 |
| (二)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理论现状 | 第11-14页 |
| 1. 反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学说 | 第11-12页 |
| 2. 赞成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学说 | 第12-14页 |
| (三)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 1. 适用范围的扩大 | 第14-15页 |
| 2. 赔偿数额的增加 | 第15页 |
| 3. 大规模侵权引发的精神损害赔偿增加 | 第15-16页 |
| 二、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困境 | 第16-24页 |
| (一) 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规定 | 第16-17页 |
| 1. 权利主体的规定 | 第16页 |
| 2. 赔偿金额确定方法的规定 | 第16-17页 |
| (二) 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困境评析 | 第17-24页 |
| 1. 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缺失 | 第17-18页 |
| 2.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空白 | 第18-21页 |
| 3. 缺乏科学的精神损害赔偿金计算标准 | 第21-24页 |
| 三、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之建议 | 第24-33页 |
| (一) 确立法人精神损害赔偿之主体地位 | 第24-27页 |
| 1. 明确法人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地位之必要性 | 第24-25页 |
| 2. 确立法人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地位之建议 | 第25-27页 |
| (二) 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27-31页 |
| 1. 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必要性 | 第27-28页 |
| 2. 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28-31页 |
| (三) 明确精神损害赔偿金计算之标准 | 第31-33页 |
| 1. 明确精神损害赔偿金计算标准之必要性 | 第31页 |
| 2. 明确精神损害赔偿金计算标准之建议 | 第31-33页 |
| 结语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