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1.1 论文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第15-16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创新点第17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研究思路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19-24页
    2.1 “三化”统筹内涵界定第19-21页
        2.1.1 工业化第19页
        2.1.2 城镇化第19-20页
        2.1.3 农业现代化第20页
        2.1.4 “三化”之间的关系第20-21页
    2.2 农村剩余劳动力理论概述第21页
        2.2.1 农村剩余劳动力第21页
        2.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21页
    2.3 因子分析理论第21-22页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辽宁“三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二者关系第24-28页
    3.1 辽宁“三化”现状第24-25页
        3.1.1 辽宁工业化现状第24页
        3.1.2 辽宁城镇化现状第24-25页
        3.1.3 辽宁农业现代化现状第25页
    3.2 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第25-26页
    3.3 “三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第26-28页
        3.3.1 工业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第26页
        3.3.2 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第26-27页
        3.3.3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第27-28页
第四章 “三化”统筹下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8-39页
    4.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选取第28-30页
    4.2 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第30-33页
        4.2.1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30页
        4.2.2 数据收集第30-31页
        4.2.3 数据的处理过程第31-33页
    4.3 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分类第33-36页
        4.3.1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第33-34页
        4.3.2 内外协调影响因素第34-35页
        4.3.3 外部发展影响因素第35-36页
    4.4 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第36-39页
        4.4.1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作用过程第36页
        4.4.2 内外协调影响因素作用过程第36-37页
        4.4.3 外部发展影响因素作用过程第37-39页
第五章 “三化”统筹下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仿真分析第39-47页
    5.1 建模方法的选择第39页
    5.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第39-43页
        5.2.1 系统建模目的第39页
        5.2.2 模型假设第39-40页
        5.2.3 系统因果关系的确定第40-41页
        5.2.4 系统动力学流图第41-42页
        5.2.5 系统动力学方程第42-43页
    5.3 模型动态仿真分析第43-47页
        5.3.1 内部控制子系统仿真分析第43-44页
        5.3.2 外部发展子系统仿真分析第44-45页
        5.3.3 内外协调子系统仿真分析第45-47页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第47-53页
    6.1 破除制度瓶颈第47-48页
    6.2 提高整体素质第48-49页
    6.3 推行信息化建设第49-50页
    6.4 发挥政府职能第50页
    6.5 加快城镇化建设第50-51页
    6.6 构建劳动力市场体系第51-5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7.1 结论第53-54页
    7.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 A 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第57-59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锌离子及磷酸二氢根离子识别的化学传感器
下一篇:论我国商业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