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知沟”理论解读 | 第8-11页 |
(一)“知沟”理论的内涵 | 第8-9页 |
(二)“知沟”理论的中国化 | 第9-10页 |
(三)城乡贫富差距加大的现实 | 第10-11页 |
二、城乡法律传播效果现状 | 第11-18页 |
(一)法律传播效果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城乡法律传播效果 | 第12-18页 |
三、城乡法律“知沟”形成影响因素 | 第18-30页 |
(一)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地位 | 第18-21页 |
(二)社会因素:社会歧视 | 第21-23页 |
(三)技术因素:数字鸿沟 | 第23-25页 |
(四)个人因素:微观个人层面 | 第25-30页 |
四、法律大众传播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一)城乡法律“知沟”的“蝴蝶效应”和“马太效应” | 第30-31页 |
(二)法律信息与知识理应共享 | 第31-32页 |
五、法律传播中的“知沟”消解与有效传播 | 第32-38页 |
(一)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大众媒介的普及程度 | 第32-33页 |
(二)激发需求与动机 | 第33-34页 |
(三)统一“主观信息需求”与“客观信息需求” | 第34-35页 |
(四)提高农民阶层的媒介素养 | 第35-36页 |
(五)丰富传播层次,重视人际传播 | 第36-37页 |
(六)传媒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