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 第10-11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1-14页 |
1.3.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1.3.2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视频图像预处理及人脸检测 | 第14-23页 |
2.1 降噪处理 | 第14-15页 |
2.2 光照处理 | 第15-16页 |
2.3 安装并配置图像采集设备 | 第16-17页 |
2.4 Matlab 与 C/C++混合编程接口设置 | 第17-18页 |
2.4.1 Matlab 调用 C/C++ | 第17-18页 |
2.4.2 C/C++调用 Matlab | 第18页 |
2.5 人脸检测 | 第18-22页 |
2.5.1 Adaboost 人脸检测 | 第19-21页 |
2.5.2 常用的人脸库介绍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人眼检测 | 第23-30页 |
3.1 基于 YCb'Cr'肤色模型的人眼初定位方法 | 第23-24页 |
3.2 基于 Otsu 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的人眼定位方法 | 第24-25页 |
3.3 基于双向投影的人眼精确定位方法 | 第25-27页 |
3.4 实验分析 | 第27-29页 |
3.4.1 直观结果显示 | 第27-28页 |
3.4.2 客观数据说明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嘴部特征提取 | 第30-38页 |
4.1 常见的嘴部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4.2 本文提出的方法 | 第31-36页 |
4.2.1 SUSAN 算子原理介绍 | 第31-33页 |
4.2.2 改进的 SUSAN 角点提取算法 | 第33-35页 |
4.2.3 嘴部定位的几何约束 | 第35页 |
4.2.4 嘴部区域缺失下的轮廓提取 | 第35-36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疲劳分析 | 第38-45页 |
5.1 疲劳介绍 | 第38页 |
5.2 眼睛疲劳测评介绍 | 第38-40页 |
5.2.1 PERCLOS 值原理 | 第38-39页 |
5.2.2 眨眼参数检测 | 第39-40页 |
5.3 嘴部打哈欠疲劳测评介绍 | 第40-41页 |
5.3.1 嘴部参数检测 | 第40-41页 |
5.3.2 嘴部哈欠检测 | 第41页 |
5.4 疲劳判别 | 第41-42页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4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