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第17-20页 |
1.3.1 欧美资产证券化发展 | 第18页 |
1.3.2 亚洲资产证券化发展 | 第18-19页 |
1.3.3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现况分析 | 第22-28页 |
2.1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22-25页 |
2.1.1 公司设立的背景 | 第22页 |
2.1.2 公司的发展沿革 | 第22-25页 |
2.1.3 公司的资产结构和主营业务 | 第25页 |
2.2 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5-26页 |
2.2.1 主营业务受到市场周期性限制 | 第25页 |
2.2.2 新业务难以形成稳定的盈利增长点 | 第25-26页 |
2.2.3 资金流动性需要增强 | 第26页 |
2.2.4 稳定增长的盈利模式尚未形成 | 第26页 |
2.3 公司推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第3章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设计和实施 | 第28-41页 |
3.1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核心问题分析 | 第28-33页 |
3.1.1 发起人 | 第28-29页 |
3.1.2 投资者 | 第29-30页 |
3.1.3 资产“真实销售” | 第30-32页 |
3.1.4 SPV 的设立与风险隔离 | 第32-33页 |
3.2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设计 | 第33-36页 |
3.2.1 构建资产池并设立特殊目的载体 | 第33页 |
3.2.2 资产转移 | 第33-34页 |
3.2.3 信用评级 | 第34页 |
3.2.4 信用增级 | 第34页 |
3.2.5 证券销售 | 第34页 |
3.2.6 管理资产池和清偿证券 | 第34-36页 |
3.3 信元 2006-1 重整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36-41页 |
3.3.1 项目筹备 | 第36-37页 |
3.3.2 资产池构建 | 第37-38页 |
3.3.3 现金流分析 | 第38页 |
3.3.4 风险评估 | 第38-40页 |
3.3.5 项目的运行和终止 | 第40-41页 |
第4章 不良资产证券化障碍及对策 | 第41-49页 |
4.1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中的障碍 | 第41-44页 |
4.1.1 法律制度的障碍 | 第41-42页 |
4.1.2 实施环境方面的障碍 | 第42-44页 |
4.2 化解不良资产证券化障碍的建议和对策 | 第44-49页 |
4.2.1 我国化解不良资产证券化障碍的建议 | 第44-47页 |
4.2.2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对策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