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三、本文的内容、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寻求公平——贫困生认定机制的建构 | 第20-29页 |
·资助贫困生的目的就是实现公平 | 第20-21页 |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的目的及价值 | 第21-23页 |
·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 第22页 |
·实现教育补偿公平 | 第22页 |
·实现教育权利公平 | 第22-23页 |
·实现社会平等和谐 | 第23页 |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的现状 | 第23-26页 |
·国家对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 第23-24页 |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 | 第24-26页 |
·目前对贫困生认定机制的研究——认定机制的典型运行模式及特点 | 第26-29页 |
·高校认定与生源地认定相结合的传统认定模式 | 第26页 |
·以学校主导的贫困生认定模式 | 第26-27页 |
·以生源地为主导的贫困生认定模式 | 第27-28页 |
·以强化制度建设为主导的贫困生认定模式 | 第28-29页 |
2.贫困生认定机制的危机与重构 | 第29-42页 |
·贫困概念的界定 | 第29-30页 |
·贫困生与"贫困生" | 第30-31页 |
·"贫困生"表象分析 | 第31-32页 |
·物质富裕精神贫困的"贫困生"类型表象 | 第31-32页 |
·因物质贫困引发精神贫困的"贫困生"类型表象 | 第32页 |
·出现"贫困生"的原因 | 第32-35页 |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 第32页 |
·家庭教育的误导 | 第32-33页 |
·学生自身的认识 | 第33页 |
·国家政策的缺陷 | 第33-35页 |
·"贫困生"的存在与贫困生认定机制的危机 | 第35页 |
·优化与重构贫困生认定机制 | 第35-42页 |
·机制与贫困生认定机制 | 第35-36页 |
·贫困生认定机制的优化与重构 | 第36-42页 |
3. 倡导诚信——"贫困生"教育研究 | 第42-54页 |
·诚信辨析 | 第42-43页 |
·从倡导诚信谈"贫困生"教育研究 | 第43-47页 |
·价值观教育是诚信教育的核心 | 第43-45页 |
·义利观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 | 第45-46页 |
·荣辱观教育是诚信教育的灵魂 | 第46-47页 |
·心理健康教育是诚信教育的保障 | 第47页 |
·诚信教育的途径 | 第47-53页 |
·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环境 | 第47-49页 |
·以高校为主体开展诚信教育 | 第49-52页 |
·以个体教育为载体进行诚信教育 | 第52-53页 |
·实现公平是诚信教育的目的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