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研究对象 | 第8-11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8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8-9页 |
1.2.1 脑卒中诊断标准 | 第8页 |
1.2.2 抑郁诊断标准及病程标准 | 第8-9页 |
1.2.2.1 症状标准 | 第8-9页 |
1.2.2.2 病程标准 | 第9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1.5 中止及剔除标准 | 第10-11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2.1 一般资料与分组方法 | 第11页 |
2.2 观察方法 | 第11页 |
2.3 基础治疗 | 第11页 |
2.4 分组治疗 | 第11-12页 |
2.4.1 针刺组 | 第11-12页 |
2.4.2 对照组 | 第12页 |
2.5 针刺操作 | 第12-13页 |
2.5.1 治疗器具 | 第12页 |
2.5.2 穴位定位与针刺方向、深浅及刺激参数 | 第12-13页 |
2.5.3 不良事件 | 第13页 |
2.6 疗效观察 | 第13-15页 |
2.6.1 检查指标和方法 | 第13页 |
2.6.2 疗效判定 | 第13-14页 |
2.6.3 统计分析 | 第14-1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5-17页 |
3.1 针刺组与对照组的基础资料比较 | 第15页 |
3.2 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 | 第15页 |
3.3 针刺组与对照组之间疗效比较 | 第15-16页 |
3.4 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p的测定结果比较 | 第16页 |
3.5 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RBP4的测定结果比较 | 第16-1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17-21页 |
4.1 药物选择 | 第17页 |
4.2 穴位选择 | 第17-18页 |
4.3 本研究观察指标的确立 | 第18页 |
4.4 PSD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第18-19页 |
4.5 西医学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及研究 | 第19-20页 |
4.6 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结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综述 | 第24-31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1-32页 |
附录 | 第32-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