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背景与价值 | 第10-12页 |
(二) 研究问题与目的 | 第12页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2-1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四)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页 |
2. 本文的难点及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一) 产业升级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 产业升级的理论渊源及内涵 | 第15-18页 |
2. 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3. 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 第19-20页 |
(二) 技术进步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1. 技术进步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2.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衡量技术进步的有效指标 | 第21-22页 |
(三) 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 第22-23页 |
三、浙江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 第23-30页 |
(一) 浙江产业发展阶段 | 第23-26页 |
(二) 浙江产业政策导向 | 第26-28页 |
1. 改革开放初期及20世纪80年代发展轻纺工业的政策导向 | 第26-27页 |
2. 20世纪90年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导向 | 第27页 |
3. 21世纪初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政策导向 | 第27-28页 |
4. “十二五”期间实现产业升级新突破 | 第28页 |
(三) 浙江产业发展特点 | 第28-29页 |
1. 低劳动生产率水平基础上的一产比重大幅下降 | 第28页 |
2. 低产业结构层次推动第二产业比重提升 | 第28-29页 |
3. 发展迅速但比重偏低的第三产业 | 第29页 |
(四) 小结 | 第29-30页 |
四、技术进步推进浙江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 | 第30-40页 |
(一)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30-31页 |
(二) 变量与数据来源说明 | 第31-32页 |
1. 国内生产总值Y | 第31页 |
2. 资本存量K | 第31-32页 |
3. 劳动力L | 第32页 |
(三) 实证检验 | 第32-36页 |
1. 平稳性检验 | 第32-34页 |
2. 回归模型 | 第34-36页 |
(四) 实证结果与推论 | 第36-39页 |
1. 各要素实际增长率及各年TFP增长率估算 | 第36-38页 |
2. 各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 | 第38-39页 |
(五) 综合讨论 | 第39-40页 |
1. 回归模型的相关结论 | 第39-40页 |
2. 小结 | 第40页 |
五、依托技术进步构建浙江产业升级新模式 | 第40-49页 |
(一) 依托技术进步引导产业结构高级化 | 第40-43页 |
1. 规划技术进步,把握产业发展方向 | 第41-42页 |
2. 构建产业——技术协调发展运行机制 | 第42页 |
3. 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第42-43页 |
(二) 依托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加工程度高度化 | 第43-45页 |
1. 提高科技创造力 | 第44页 |
2. 提升工业设计魅力 | 第44页 |
3. 提高市场营销技巧 | 第44-45页 |
(三) 依托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价值链高端化 | 第45-47页 |
1. 工艺流程升级 | 第45-46页 |
2. 产品升级 | 第46页 |
3. 产业功能升级 | 第46页 |
4. 链条升级 | 第46-47页 |
(四) 依托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组织与管理高效化 | 第47-49页 |
1.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 | 第47-48页 |
2. 自我开发,自我满足 | 第48页 |
3. 同步建设配套系统,加快系统建设进程 | 第48页 |
4. 完善制度保障 | 第48-49页 |
六、结论与启示 | 第49-52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二) 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1. 促进产业转移 | 第50-51页 |
2. 推进技术进步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