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论文

保险诈骗罪犯罪形态分析--以曾劲青保险诈骗案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言第7-8页
第一章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第8-12页
    1.1 案情介绍第8-10页
        1.1.1 童某、魏某保险诈骗罪案例第8-9页
        1.1.2 曾某保险诈骗罪案例第9-10页
    1.2 争议焦点第10-12页
        1.2.1 未遂与既遂形态的争议第10页
        1.2.2 中止、未遂与既遂形态的争议第10-11页
        1.2.3 保险诈骗之罪与非罪的争议第11-12页
第二章 保险诈骗罪犯罪形态的法律分析第12-21页
    2.1 保险诈骗罪的预备第12-14页
        2.1.1 保险诈骗罪预备形态的立法现状第12-13页
        2.1.2 保险诈骗罪预备形态的司法实践第13-14页
    2.2 保险诈骗罪的中止第14-16页
        2.2.1 保险诈骗罪犯罪中止的定义及其特征第14-15页
        2.2.2 保险诈骗罪犯罪中止的定表现形式第15-16页
    2.3 保险诈骗罪的未遂第16-17页
        2.3.1 保险诈骗的未遂形态争议第16页
        2.3.2 保险诈骗未遂形态的司法实践第16-17页
    2.4 保险诈骗罪的既遂第17-21页
        2.4.1 保险诈骗罪既遂形态的立法现状第17-19页
        2.4.2 保险诈骗罪既遂形态的司法实践第19-21页
第三章 保险诈骗罪共犯中犯罪形态的分析第21-27页
    3.1 保险诈骗罪的共犯预备形态第21-22页
        3.1.1 共同犯罪预备形态的立法现状第21-22页
        3.1.2 保险诈骗罪共犯预备形态的司法实践第22页
        3.1.3 保险诈骗罪之“共犯预备犯”与“预备犯的共同实行犯”的区别第22页
    3.2 保险诈骗罪的共犯中止形态第22-24页
        3.2.1 共同犯罪中止形态争议第22-23页
        3.2.2 共同犯罪中止形态分析第23-24页
    3.3 保险诈骗罪的共犯未遂形态第24-25页
        3.3.1 共同犯罪未遂形态的规定及特征第24页
        3.3.2 共同犯罪未遂形态的司法实践第24-25页
    3.4 保险诈骗罪的共犯既遂形态第25-27页
        3.4.1 共同犯罪既遂形态的规定及类型第25-26页
        3.4.2 保险诈骗罪共犯既遂形态的司法实践第26-27页
第四章 保险诈骗犯罪形态司法认定及建议第27-32页
    4.1 保险诈骗罪预备形态认定第27-28页
        4.1.1 保险诈骗罪预备形态的法律规定第27-28页
        4.1.2 以“保险金额”作为预备形态的认定标准第28页
    4.2 保险诈骗罪中止形态认定第28-29页
        4.2.1 保险诈骗罪中止形态的立法规定第28页
        4.2.2 保险诈骗罪中止的不同形态第28-29页
    4.3 保险诈骗罪未遂形态认定第29-30页
        4.3.1 保险诈骗罪未遂形态的认定重点是“着手”第29页
        4.3.2 保险诈骗罪未遂形态的情节性认定第29-30页
    4.4 保险诈骗罪既遂形态认定第30-32页
        4.4.1 保险诈骗罪既遂形态事实要件第30页
        4.4.2 保险金额的确定标准第30-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致谢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诈骗犯罪主观认定--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法律分界
下一篇: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