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人身份的讨论--基于公民身份研究的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及基本意义 | 第8-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公民身份理论 | 第13-24页 |
·公民身份的经典理论范式 | 第13-19页 |
·社会学的解释框架 | 第14-16页 |
·法学的解释框架 | 第16-17页 |
·政治哲学解释框架 | 第17-19页 |
·公民身份理论分析框架 | 第19-24页 |
·公民身份的内涵 | 第19-21页 |
·公民身份的基本表现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公民身份在中国的发生学研究 | 第24-34页 |
·“五四时期”的界定 | 第24-25页 |
·五四时期的中国政治 | 第25-27页 |
·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 | 第27-29页 |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化思想 | 第29-34页 |
·在文化事业方面 | 第29-30页 |
·在思想方面 | 第30-34页 |
第四章 臣民走向公民的思想启蒙 | 第34-56页 |
·五四知识分子的特征 | 第34-39页 |
·启蒙性 | 第35-36页 |
·批判性 | 第36-38页 |
·颠覆性 | 第38-39页 |
·五四知识分子关于公民身份内涵方面的讨论 | 第39-46页 |
·“人”的发现,确立了公民身份的主体 | 第39-40页 |
·国家与个体关系:公民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纠结 | 第40-42页 |
·实现公民身份与生活改造 | 第42-44页 |
·“新青年”:彰显公民美德与公共精神 | 第44-46页 |
·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妇女身份实现的认识 | 第46-50页 |
·经济独立是基础 | 第47页 |
·人格自觉是核心 | 第47-49页 |
·女子平等教育是关键 | 第49-50页 |
·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人社会权利的讨论 | 第50-56页 |
·社会权利是一项受保护的平等权利 | 第51-52页 |
·社会救济:政府的责任 | 第52-53页 |
·教育要自由,教育要平等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