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苦津茶抗肿瘤活性成分及槭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槭属植物研究综述第14-66页
    第一节 槭属植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概述第14-18页
    第二节 槭属植物的传统应用第18-21页
    第三节 槭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21-42页
    第四节 槭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42-48页
    参考文献第48-66页
第二章 别样茶功能性成分分析与评价第66-8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7-70页
    2. 实验结果第70-77页
    3. 讨论第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第三章 苦津茶抗肿瘤活性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探索第80-110页
    第一节 苦津茶不同萃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第80-8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0-81页
        2. 实验结果第81-83页
        3. 讨论第83-84页
    第二节 苦津茶对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第84-9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4-86页
        2. 实验结果第86-89页
        3. 讨论第89-91页
    第三节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苦津茶化学预防结直肠癌的机制探讨第91-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92页
        2. 实验结果第92-100页
        3. 讨论第100-102页
    第四节 苦津茶抗肿瘤活性的炎症机制初探第102-10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2-103页
        2. 实验结果第103-105页
        3. 讨论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第四章 茶条槭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第110-139页
    第一节 茶条械化学成分研究第110-124页
        一、研究结果第110-113页
        二、实验部分第113-116页
        三、化合物的鉴定第116-124页
    第二节 化合物生物活性测定第124-130页
        一、抗氧化活性测定第124-1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4-125页
            2. 实验结果第125-126页
            3. 讨论第126-127页
        二、抗肿瘤活性测定第127-1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7-128页
            2. 实验结果第128页
            3. 讨论第128-130页
    第三节 苦津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第130-1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0-133页
        2. 实验结果第133-135页
        3. 讨论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9页
第五章 槭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第139-166页
    第一节 基于DNA分子标记的茶条槭组植物亲缘关系研究第139-1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40-142页
        2. 实验结果第142-144页
        3. 讨论第144-145页
    第二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茶条槭组植物亲缘关系研究第145-1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45-147页
        2. 实验结果第147-150页
        3. 讨论第150-151页
    第三节 苦津茶活性成分在槭属植物中的分布第151-1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51-153页
        2. 实验结果第153-156页
        3. 讨论第156-157页
    第四节 槭属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第157-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6页
全文总结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作者简介第169-170页
附图第170-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唇裂唇鼻肌肉系统三维解剖学研究与唇裂功能性修复的有限元生物力学模似
下一篇:真武汤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