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匿名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第10-11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第11-17页
    2.1 理论基础第11-13页
        2.1.1 网络匿名性研究第11-12页
        2.1.2 自我呈现与社交网络第12-13页
        2.1.3 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第13页
    2.2 研究设计第13-17页
        2.2.1 问卷调查第14页
        2.2.2 深度访谈第14-17页
第三章 匿名社交用户使用基本情况分析第17-21页
    3.1 匿名社交软件的用户基本情况第17-19页
    3.2 匿名社交软件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间第19-20页
    3.3 匿名社交软件的使用原因第20页
    3.4 匿名社交软件的使用目的第20-21页
第四章 匿名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情况分析第21-29页
    4.1 自我呈现信息分类第21-25页
        4.1.1 自我表露第22-23页
        4.1.2 八卦爆料第23页
        4.1.3 互动交流第23-25页
    4.2 自我呈现行为分析第25-29页
        4.2.1 内容偏好第25-27页
        4.2.2 心理偏好第27-29页
第五章 匿名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的原因第29-35页
    5.1 外在原因第29-30页
        5.1.1 轻松自由的匿名环境第29页
        5.1.2 多样刺激的信息内容第29-30页
    5.2 内在原因第30-35页
        5.2.1 社交需求第30页
        5.2.2 窥探心理第30-33页
        5.2.3 情感抒发第33-35页
第六章 匿名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第35-40页
    6.1 匿名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的特征第35-38页
        6.1.1 偏重自我揭露第35-36页
        6.1.2 角色扮演矛盾第36页
        6.1.3 情感传递消极第36-38页
    6.2 匿名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第38-4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40-42页
    7.1 匿名社交衰落原因第40页
    7.2 匿名社交未来发展第40页
    7.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附录第43-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影响的预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核化相关滤波器的目标跟踪技术研究及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