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2 我国台湾地区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3 我国大陆地区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4 研究进展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23-3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1.1 低效用地 | 第23-24页 |
2.1.2 低效用地开发 | 第24页 |
2.1.3 土地开发 | 第24-25页 |
2.1.4 土地增值收益 | 第25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5-32页 |
2.2.1 级差地租理论 | 第25-26页 |
2.2.2 阿朗索竞租理论 | 第26-27页 |
2.2.3 报酬递增递减理论 | 第27-28页 |
2.2.4 产权理论 | 第28-29页 |
2.2.5 城市规划理论 | 第29页 |
2.2.6 投资理论 | 第29-30页 |
2.2.7 供需平衡理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土地一级开发方式及其成本地价分析 | 第32-44页 |
3.1 土地一级开发历来方式分析 | 第32-35页 |
3.1.1 毛地出让 | 第32-33页 |
3.1.2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 第33-35页 |
3.2 土地一级开发成本构成分析 | 第35-42页 |
3.2.1 土地取得费的分析 | 第35-38页 |
3.2.2 市政配套相关开发费用的分析 | 第38页 |
3.2.3 相关税费的分析 | 第38页 |
3.2.4 投入资金利息的分析 | 第38-41页 |
3.2.5 利润的分析 | 第41-42页 |
3.2.6 其他费用的分析 | 第42页 |
3.3 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地价 | 第42页 |
3.4 案例说明 | 第42-44页 |
3.4.1 项目概况 | 第42-43页 |
3.4.2 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地价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低效用地一级开发增值收益相关研究 | 第44-52页 |
4.1 土地增值收益分析 | 第44-46页 |
4.1.1 土地出让地价分析 | 第44-45页 |
4.1.2 土地增值收益分析 | 第45-46页 |
4.2 土地增值收益的确定方法 | 第46-47页 |
4.2.1 基于评估法确定的土地增值收益 | 第46-47页 |
4.2.2 基于交易价确定的土地增值收益 | 第47页 |
4.3 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现状分析 | 第47-49页 |
4.3.1 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析 | 第47-48页 |
4.3.2 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析 | 第48-49页 |
4.4 案例说明 | 第49-52页 |
4.4.1 项目概况 | 第49页 |
4.4.2 土地增值收益确定 | 第49-50页 |
4.4.3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第五章 低效用地一级开发及增值收益分配的政策建议探讨 | 第52-67页 |
5.1 土地一级开发应该市场化 | 第52-56页 |
5.1.1 现状问题分析 | 第52-54页 |
5.1.2 明确土地一级开发的参与主体 | 第54页 |
5.1.3 明确土地一级开发的参与方式 | 第54-55页 |
5.1.4 政策分析 | 第55-56页 |
5.2 增值收益应实现对产权人的分配 | 第56-63页 |
5.2.1 现状问题分析 | 第56-58页 |
5.2.2 明确增值收益的分配主体 | 第58-59页 |
5.2.3 明确增值收益的分配比例 | 第59-61页 |
5.2.4 政策分析 | 第61-63页 |
5.3 建立专项基金用于低效用地的一级开发 | 第63-64页 |
5.4 低效用地开发成本地价应给予相应优惠 | 第64-65页 |
5.5 低效用地一级开发的新运营模式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硕士攻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