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银行业反洗钱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6-19页
第2章 反洗钱的含义、特点及最新发展第19-27页
    2.1 反洗钱的含义第19页
    2.2 洗钱的新特点、新形式第19-22页
        2.2.1 洗钱过程隐蔽化第19-20页
        2.2.2 洗钱组织专业化第20页
        2.2.3 洗钱活动的国际化第20-21页
        2.2.4 洗钱手法网络化第21页
        2.2.5 洗钱方式多样性第21-22页
    2.3 国际反洗钱的最新发展第22-27页
        2.3.1 增加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种类和内容第22-23页
        2.3.2 建立“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模式第23-24页
        2.3.3 “非现场监管”模式方兴未艾第24页
        2.3.4 大数据反洗钱将成为趋势第24-27页
第3章 银行业反洗钱经济理论分析第27-35页
    3.1 银行业反洗钱的博弈分析第27-32页
        3.1.1 金融机构与洗钱者之间的博弈关系第27-30页
        3.1.2 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第30-31页
        3.1.3 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第31-32页
    3.2 银行业反洗钱的成本收益分析第32-33页
        3.2.1 洗钱者的成本收益分析第32-33页
        3.2.2 反洗钱的成本收益分析第33页
    3.3 风险管理理论分析第33-35页
第4章 大数据时代我国银行业反洗钱现状分析第35-45页
    4.1 我国银行业反洗钱工作进程第35-37页
    4.2 我国银行业反洗钱的主要成果第37-39页
        4.2.1 反洗钱资金监测和调查有效性不断提高第37-38页
        4.2.2 反洗钱国际合作探索稳步发展第38页
        4.2.3 反洗钱协调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第38-39页
    4.3 我国银行业反洗钱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9-45页
        4.3.1 客户识别制度流于形式第39页
        4.3.2 反洗钱激励补偿机制缺失第39-40页
        4.3.3 反洗钱培训机制不健全第40页
        4.3.4 商业机构反洗钱监控体系亟待完善第40-41页
        4.3.5 反洗钱协调机制尚需完善第41页
        4.3.6 惩处机制不严厉,洗钱违法成本较低第41-42页
        4.3.7 组织机制不健全,现代金融高端人才匮乏第42页
        4.3.8 反洗钱的国际合作不足第42-45页
第5章 发达国家银行业反洗钱的经验与启示第45-57页
    5.1 美、英、日银行业反洗钱的现状第45-50页
        5.1.1 美国银行业反洗钱制度第45-47页
        5.1.2 英国银行业反洗钱第47-49页
        5.1.3 日本银行业反洗钱第49-50页
    5.2 美、英、日银行业反洗钱先进经验第50-54页
        5.2.1 建立完备的反洗钱法规体系第50-53页
        5.2.2 加强反洗钱的国际合作第53-54页
        5.2.3 成立智能化的反洗钱情报监测机构第54页
    5.3 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银行业反洗钱的启示第54-57页
        5.3.1 修订完善以《反洗钱法》为核心的反洗钱法律规章第54-55页
        5.3.2 推进反洗钱工作向非金融领域延伸第55-56页
        5.3.3 对银行的监管要从严、从重第56页
        5.3.4 建立涵盖各领域的反洗钱监管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第56-57页
第6章 大数据时代我国银行业反洗钱的对策第57-63页
    6.1 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第57页
    6.2 建立反洗钱激励补偿机制第57-58页
    6.3 健全反洗钱培训机制第58-59页
    6.4 应用大数据技术,健全监控体系第59页
    6.5 完善反洗钱协调机制第59-60页
    6.6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大幅增加违法成本第60-61页
    6.7 培养反洗钱复合型高端人才第61页
    6.8 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与交流第61-63页
结束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