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法压裂裂缝监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1.2 水力压裂裂缝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2.1 水力压裂技术发展历程 | 第8页 |
| 1.2.2 裂缝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2.3 电位法裂缝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9页 |
| 1.2.4 井地电阻率正演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0-12页 |
| 第2章 电位法监测原理 | 第12-18页 |
| 2.1 理论和方法 | 第12-14页 |
| 2.1.1 理论模型 | 第12页 |
| 2.1.2 地表电位监测 | 第12-13页 |
| 2.1.3 裂缝监测理论方法 | 第13-14页 |
| 2.2 线电流源基本分析方法 | 第14-17页 |
| 2.2.1 理论方法 | 第14-15页 |
| 2.2.2 有限单元法 | 第15-17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3章 基于线电流源模型的正演模拟研究 | 第18-31页 |
| 3.1 comsol模拟软件 | 第18-19页 |
| 3.2 comsol正演准确性验证 | 第19-22页 |
| 3.3 裂缝监测分析 | 第22-29页 |
| 3.3.1 内外圈电位差与裂缝方位的关系验证 | 第22-24页 |
| 3.3.2 斜坡角度对裂缝监测的影响 | 第24-27页 |
| 3.3.3 储层电阻率对裂缝监测的影响 | 第27-2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4章 基于面电流源模型的电位法压裂裂缝监测 | 第31-40页 |
| 4.1 均匀半空间下的面源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 4.2 电位法裂缝监测地面电位正演仿真 | 第33-36页 |
| 4.2.1 正演仿真模型 | 第33-34页 |
| 4.2.2 正演仿真结果 | 第34-36页 |
| 4.3 坡度对地面异常电位的影响 | 第36-3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基于面电流源的反演研究 | 第40-48页 |
| 5.1 线电流源模型基本理论 | 第40-41页 |
| 5.2 面电流源反演基本理论 | 第41-42页 |
| 5.3 牛顿迭代法 | 第42-44页 |
| 5.3.1 求方程的根 | 第42-43页 |
| 5.3.2 最优化问题 | 第43-44页 |
| 5.4 面电流源模型研究 | 第44-45页 |
| 5.5 面电流源模型反演算法研究 | 第45-46页 |
| 5.6 实验验证 | 第46-47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 6.1 总结 | 第48页 |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