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英文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纤维素酶 | 第11-12页 |
1.1.1 纤维素酶的来源 | 第11-12页 |
1.1.2 纤维素酶系间的作用 | 第12页 |
1.2 葡聚糖酶 | 第12-14页 |
1.2.1 β-葡聚糖酶的性质及应用 | 第13-14页 |
1.2.2 β-葡聚糖酶的基因工程研究 | 第14页 |
1.3 半纤维素酶 | 第14页 |
1.4 木糖苷酶 | 第14-16页 |
1.4.1 木糖苷酶的性质及作用 | 第15-16页 |
1.4.2 木糖苷酶的基因工程研究 | 第16页 |
1.5 拟青霉属 | 第16页 |
1.6 反刍月形单胞菌 | 第16-18页 |
1.6.1 反刍月形单胞菌的亚种及生物化学反应特性的研究 | 第17页 |
1.6.2 S.ruminantium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页 |
1.6.3 影响S.ruminantium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 第17-18页 |
1.6.4 S.ruminantium益生素研究的现状 | 第18页 |
1.7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8-19页 |
1.7.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 | 第18页 |
1.7.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分类 | 第18-19页 |
1.8 本试验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8.1 本试验的选题依据 | 第19-20页 |
1.8.2 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9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源于Paecilomyces sp.FLH 30内切 β-1,3(4)葡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22-52页 |
2.1 材料 | 第22-26页 |
2.1.1 菌株与载体 | 第22页 |
2.1.2 主要工具酶、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2-24页 |
2.1.3 常用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24-26页 |
2.2 方法 | 第26-39页 |
2.2.1 源于Paecilomyces sp. FLH 30葡聚糖酶基因的合成与优化 | 第26页 |
2.2.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26-27页 |
2.2.3 重组毕赤酵母的构建 | 第27-30页 |
2.2.4 重组酵母的鉴定 | 第30-31页 |
2.2.5 重组 β-1,3(4)葡聚糖酶在试管水平的诱导表达 | 第31页 |
2.2.6 重组 β-1,3(4)葡聚糖酶在摇瓶水平的诱导表达 | 第31-32页 |
2.2.7 重组 β-1,3(4)葡聚糖酶在 10 L发酵罐的高密度诱导表达 | 第32-36页 |
2.2.8 重组 β-1,3(4)葡聚糖酶活性的初步测定及纯化 | 第36-38页 |
2.2.9 重组 β-1,3(4)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第38-3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0页 |
2.3.1 源于Paecilomyces sp. FLH30葡聚糖酶基因的优化 | 第39-42页 |
2.3.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2-43页 |
2.3.3 重组酵母GS115的PCR鉴定 | 第43页 |
2.3.4 重组 β-1,3(4)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43-45页 |
2.3.5 重组 β-1,3(4)葡聚糖酶在 10 L发酵罐中的高密度培养 | 第45-48页 |
2.3.6 重组 β-1,3(4)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 第48-50页 |
2.4 讨论 | 第50-51页 |
2.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Selenomonas ruminantium木糖苷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52-73页 |
3.1 材料 | 第52页 |
3.1.1 菌株与载体 | 第52页 |
3.1.2 主要工具酶及试剂 | 第52页 |
3.1.3 常用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52页 |
3.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52页 |
3.2 方法 | 第52-59页 |
3.2.1 源于Selenomonas ruminantium木糖苷酶基因的合成与优化 | 第52页 |
3.2.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52-53页 |
3.2.3 重组毕赤酵母的构建 | 第53-54页 |
3.2.4 重组酵母的鉴定 | 第54页 |
3.2.5 重组木糖苷酶在试管水平的诱导表达 | 第54-55页 |
3.2.6 重组木糖苷酶在摇瓶水平的诱导表达 | 第55-56页 |
3.2.7 重组木糖苷酶在 10 L发酵罐的高密度诱导表达 | 第56页 |
3.2.8 重组木糖苷酶活性的初步测定及纯化 | 第56-58页 |
3.2.9 重组木糖苷酶的酶学性质 | 第58-5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9-71页 |
3.3.1 源于Selenomonas ruminantium木糖苷酶基因的优化与合成 | 第59-63页 |
3.3.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63-64页 |
3.3.3 重组酵母GS115的PCR鉴定 | 第64页 |
3.3.4 重组木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 第64-66页 |
3.3.5 重组木糖苷酶在 10 L发酵罐中的高密度培养 | 第66-69页 |
3.3.6 重组木糖苷酶的酶学性质 | 第69-71页 |
3.4 讨论 | 第71-72页 |
3.5 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重组酶对麦芽汁的水解过滤速率的测定 | 第73-80页 |
4.1 材料 | 第73页 |
4.1.1 菌株 | 第73页 |
4.1.2 试验材料 | 第73页 |
4.1.3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73页 |
4.1.4 主要仪器 | 第73页 |
4.2 方法 | 第73-76页 |
4.2.1 重组葡聚糖酶水解麦芽汁 | 第73-74页 |
4.2.2 重组木糖苷酶水解麦芽汁 | 第74-75页 |
4.2.3 过滤速率的测定 | 第75-7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76-78页 |
4.3.1 重组葡聚糖酶水解麦芽汁的过滤速率的测定 | 第76-77页 |
4.3.2 重组木糖苷酶水解麦芽汁的过滤速率的测定 | 第77-78页 |
4.4 讨论 | 第78页 |
4.5 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页 |
5.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