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系统(传输系统)论文

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研究及仿真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临近空间高速数传系统第11-12页
        1.2.2 数字调制和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第12-13页
        1.2.3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第13-14页
    1.3 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编码调制技术和雨衰模型第16-31页
    2.1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第16-21页
        2.1.1 卷积码第16-17页
        2.1.2 R-S码第17-18页
        2.1.3 Turbo码第18-20页
        2.1.4 LDPC码第20-21页
    2.2 数字调制技术第21-24页
        2.2.1 相移键控第21-23页
        2.2.2 正交幅度调制第23-24页
    2.3 雨衰模型第24-30页
        2.3.1 雨衰模型简介第24-26页
        2.3.2 ITU-R雨衰模型第26-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第31-47页
    3.1 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单元第31-35页
        3.1.1 数据传输单元构成第31-32页
        3.1.2 数据传输单元工作参数第32-35页
            3.1.2.1 临近空间超音速飞行器工作参数第33页
            3.1.2.2 地面测控通信站工作参数第33-34页
            3.1.2.3 临近空间中继飞行器工作参数第34页
            3.1.2.4 工作参数汇总第34-35页
    3.2 系统方案设计第35-38页
        3.2.1 设计目标第35页
        3.2.2 总体方案设计第35-36页
        3.2.3 具体方案设计第36-38页
            3.2.3.1 发射端方案设计第36页
            3.2.3.2 接收端方案设计第36-37页
            3.2.3.3 增益和衰减路径第37-38页
    3.3 系统参数设计第38-42页
        3.3.1 发射端接收端参数第38-39页
        3.3.2 雨衰第39-40页
        3.3.3 数据传输距离第40-41页
        3.3.4 自由空间损耗第41-42页
        3.3.5 信道总损耗第42页
    3.4 通信链路分析第42-45页
        3.4.1 公式推导第42-43页
        3.4.2 链路预算案例第43-44页
        3.4.3 系统设计权衡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自适应编码调制研究第47-69页
    4.1 自适应编码调制原理第47-48页
    4.2 编码调制方案研究第48-56页
        4.2.1 级联码与不同调制方案第48-50页
        4.2.2 Turbo码与不同调制方案第50-52页
        4.2.3 LDPC码与不同调制方案第52-53页
        4.2.4 不同编码调制方案选优第53-56页
    4.3 编码调制方案有限集数目优化方案第56-65页
        4.3.1 MCS有限集和频带利用率第56-57页
        4.3.2 MCS有限集数目优化第57-63页
            4.3.2.1 归一化信噪比与频带利用率的关系第57-59页
            4.3.2.2 基于归一化信噪比优化第59-60页
            4.3.2.3 基于频带利用率优化第60-61页
            4.3.2.4 优化结果第61-63页
        4.3.3 MCS有限集优化结果对比第63-65页
    4.4 自适应编码调制切换门限第65-68页
        4.4.1 切换门限选取的两种标准第65-66页
        4.4.2 满足归一化信噪比的标准第66-67页
        4.4.3 满足频带利用率的标准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仿真实现第69-80页
    5.1 高速数传系统仿真模型第69-71页
        5.1.1 级联码与不同调制方案的系统仿真模型第69页
        5.1.2 Turbo码与不同调制方案的系统仿真模型第69-70页
        5.1.3 LDPC码与不同调制方案的系统仿真模型第70-71页
    5.2 搭建高速数传系统仿真平台第71-75页
        5.2.1 系统仿真平台设计第71-72页
        5.2.2 系统仿真平台应用实例第72-75页
    5.3 系统自适应编码调制抗雨衰仿真实现第75-78页
        5.3.1 降雨较小时的自适应编码调制第75-76页
        5.3.2 降雨增大后的自适应编码调制第76-77页
        5.3.3 自适应编码调制过程比较第77-78页
    5.4 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建议方案第78-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全文总结第80-81页
    6.2 工作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MA信号盲分离算法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空空目标ISAR成像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