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胶西北新城金矿床成矿作用:多元同位素示踪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0-15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内容及科学问题第11-12页
        1.2.1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第11-12页
        1.2.2 金来源与富集机制第12页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 资料收集与整理第12页
        1.3.2 野外观察与样品采集第12-13页
        1.3.3 岩相学与矿相学研究第13页
        1.3.4 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及分析第13-14页
    1.4 论文结构及完成工作量第14-15页
        1.4.1 论文结构第14页
        1.4.2 完成工作量第14-15页
2 区域地质背景第15-19页
    2.1 构造格架第15-17页
        2.1.1 NNE断裂带第16页
        2.1.2 EW向褶皱带第16-17页
    2.2 岩石建造第17-19页
        2.2.1 岩浆建造第17页
        2.2.2 沉积建造第17-18页
        2.2.3 变质建造第18-19页
3 矿床地质特征第19-30页
    3.1 矿区地质概况第19-23页
        3.1.1 构造格架第19-21页
        3.1.2 岩石建造第21-23页
    3.2 矿体地质第23-24页
    3.3 矿石特征第24-25页
        3.3.1 矿石类型第24-25页
        3.3.2 矿石结构构造第25页
        3.3.3 矿石组成第25页
    3.4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第25-30页
        3.4.1 围岩蚀变类型第25-28页
        3.4.2 成矿阶段划分第28-30页
4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第30-49页
    4.1 氢-氧同位素组成第30-36页
        4.1.1 不同阶段氢-氧同位素组成第31-32页
        4.1.2 不同类型矿石氢-氧同位素组成第32-36页
    4.2 碳-氧同位素组成第36-37页
    4.3 讨论第37-49页
        4.3.1 成矿流体来源第37-39页
        4.3.2 水-岩交换作用与成矿流体演化第39-42页
        4.3.3 成矿流体的运移第42-49页
5 金来源与富集机制第49-60页
    5.1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第49-53页
        5.1.1 不同成矿阶段铅同位素组成第49-50页
        5.1.2 不同硫化物矿物类型铅同位素组成第50页
        5.1.3 不同矿石类型铅同位素组成第50-53页
    5.2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第53-55页
        5.2.1 不同成矿阶段硫同位素组成第53页
        5.2.2 不同硫化物类型硫同位素组成第53-54页
        5.2.3 不同矿石类型硫同位素组成第54-55页
    5.3 矿石的铅源与硫源第55-57页
        5.3.1 矿石的铅源第55页
        5.3.2 矿石的硫源第55-57页
    5.4 金来源与富集机制第57-60页
        5.4.1 金的来源第57页
        5.4.2 金的富集第57-60页
6 结论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附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松江河新生代火山岩覆盖区反射地震探测资料处理研究
下一篇:湖北宜昌杉西矿段磷矿矿井涌水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