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1.3 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 | 第13-15页 |
| 1.3.1 基本思路 | 第13页 |
| 1.3.2 基本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县域经济研究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 2.1 县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17页 |
| 2.1.1 县域经济的内涵 | 第15-16页 |
| 2.1.2 县域经济的特征 | 第16-17页 |
| 2.2 发展经济学理论 | 第17-19页 |
| 2.2.1 平衡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 2.2.2 增长极理论 | 第18-19页 |
| 2.3 区域理论 | 第19-22页 |
| 2.3.1 区域均衡理论 | 第19-20页 |
| 2.3.2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汪清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 3.1 汪清县概述 | 第22页 |
| 3.2 汪清县地理区位 | 第22-23页 |
| 3.3 汪清县环境资源 | 第23-24页 |
| 3.4 汪清县经济现状 | 第24页 |
| 3.5 汪清县产业发展结构 | 第24-26页 |
| 3.6 汪清县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 3.7 汪清县人民生活现状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汪清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6页 |
| 4.1 人口资源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 4.2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经济问题 | 第28-30页 |
| 4.2.1 农业技术推广受到限制 | 第28-29页 |
| 4.2.2 农民素质低下剩余劳动力问题突出 | 第29-30页 |
| 4.3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 4.3.1 工业园区规划不科学 | 第30-31页 |
| 4.3.2 园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优化 | 第31页 |
| 4.3.3 现代化体系不健全 | 第31-32页 |
| 4.4 公共服务不均衡 | 第32页 |
| 4.4.1 公共产品的分配不均 | 第32页 |
| 4.4.2 公共经济的管理缺乏法制化 | 第32页 |
| 4.5 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 4.5.1 专业化分工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 4.5.2 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 | 第33页 |
| 4.5.3 县域工业布局分散 | 第33-34页 |
| 4.5.4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4页 |
| 4.5.5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不完善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汪清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6-46页 |
| 5.1 改善人口问题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 第36-37页 |
| 5.2 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 第37-40页 |
| 5.2.1 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 | 第37-39页 |
| 5.2.2 增强文化教育减少剩余劳动力 | 第39-40页 |
| 5.3 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发挥作用 | 第40-42页 |
| 5.3.1 产业园区的科学规划策略 | 第40-41页 |
| 5.3.2 发展观念和管理机制同步优化 | 第41页 |
| 5.3.3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构建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 | 第41-42页 |
| 5.4 改善民生增强公共服务 | 第42-43页 |
| 5.4.1 公共资源与公共事业协调发展 | 第42-43页 |
| 5.4.2 加强公共经济管理的法制化 | 第43页 |
| 5.5 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3-46页 |
| 5.5.1 建立合理的县域城镇体系 | 第43-44页 |
| 5.5.2 改革并完善各项体制 | 第44页 |
| 5.5.3 巩固城镇化发展基础 | 第44-45页 |
| 5.5.4 农生剩余劳动力城镇化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