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0.1 女革命者形象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0.2 女革命者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0.3 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 女革命者形象的确立及其时代性的演变 | 第16-24页 |
1.1 革命文学与无产阶级女革命者形象的勃兴 | 第16-18页 |
1.2 “十七年”文学与女革命者形象的类型化 | 第18-22页 |
1.2.1 “寻获母亲”的成长者 | 第18-20页 |
1.2.2 坚定不移的女性抗争者 | 第20-21页 |
1.2.3 放弃信仰的革命殊途者 | 第21-22页 |
1.3 “文革文学”与女革命者形象的英雄化 | 第22-24页 |
2 新时期小说中女革命者形象生成的语境 | 第24-32页 |
2.1 新时期小说中女革命者形象生成的历史语境 | 第24-27页 |
2.1.1 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对革命历史的人性化书写 | 第24-26页 |
2.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文学自身与作者的合谋 | 第26-27页 |
2.2 新时期小说中女革命者形象生成的文化语境 | 第27-32页 |
2.2.1 民族与国家意识的呼唤:革命理想与信仰的重拾 | 第28-29页 |
2.2.2 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影响:文本与革命历史的交融 | 第29-30页 |
2.2.3 作者价值观念的转变:后革命时代的个人历史观 | 第30-32页 |
3 新时期小说中女革命者的形象类型与特征分析 | 第32-49页 |
3.1 女革命者形象系列 | 第32-36页 |
3.1.1 投入革命获得成长的女知识分子 | 第32-33页 |
3.1.2 勇敢反抗父权制度的叛逆女性 | 第33-34页 |
3.1.3 像男人一样战斗的女军人 | 第34-35页 |
3.1.4 处于历史边缘的女性革命零余者 | 第35-36页 |
3.2 女革命者形象的性格特征分析 | 第36-42页 |
3.2.1 复杂革命中的单纯与高尚 | 第36-37页 |
3.2.2 有独特认识的睿智与明理 | 第37-39页 |
3.2.3 以命换梦的勇敢与坚强 | 第39-40页 |
3.2.4 痴心梦碎的执拗与不悔 | 第40-42页 |
3.3 女革命者形象的心理特征展示 | 第42-49页 |
3.3.1 心理自主性觉醒:独立于革命追求的爱情选择 | 第42-44页 |
3.3.2 身体自觉性回归:张扬动荡中女革命者身体感受 | 第44-46页 |
3.3.3 多种欲望的萌动:爱情、政治、权力欲望的交织 | 第46页 |
3.3.4 理性缺失的疯狂:心魔控制的折磨与反抗压抑 | 第46-49页 |
4 新时期小说中女革命者形象的叙事艺术 | 第49-59页 |
4.1 传统“元叙事”立场的分裂:崇高性的祛魅和神圣的消解 | 第49-52页 |
4.1.1 弱化道德意识的个人化叙事:革命者崇高性的祛魅 | 第49-51页 |
4.1.2 追问革命意义的客观化叙事:革命神圣性的消解 | 第51-52页 |
4.2 叙事时间的延长与拓展:生命长度和历史广度的交叉 | 第52-55页 |
4.2.1 淡化个人时间刻度:扩展女革命者生命长度 | 第52-54页 |
4.2.2 扩充革命史延伸度:丰富革命环境历史广度 | 第54-55页 |
4.3 叙事视角的向内转:女革命者革命体悟的挖掘 | 第55-59页 |
4.3.1 内外视角捕捉内心人性冲突:潜在意识与精神煎熬 | 第56-57页 |
4.3.2 聚焦之外“有意味的空白”:革命情绪与隐痛体悟 | 第57-59页 |
5 新时期小说中女革命者形象书写的文学反思 | 第59-68页 |
5.1 脆弱个体在革命集体中的飘摇:渴望正名 | 第59-62页 |
5.1.1 女革命者禁锢于男权:从属的失语状态 | 第59-61页 |
5.1.2 个体淹没于革命集体:被遮蔽的双重牺牲 | 第61-62页 |
5.2 文学对政治“想象”历史的补充:还原历史 | 第62-66页 |
5.2.1 文学回归意识形态审美本色:爱情成为革命的部分滥觞 | 第63-65页 |
5.2.2 文学还原、想象历史面目:命运的随机与偶然成为动因 | 第65-66页 |
5.3 个人成为民族历史的缩影:反抗遗忘 | 第66-68页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