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生态开发模式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2页 |
| ·背景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第2章 盐碱地利用及生态农业研究相关理论 | 第12-28页 |
| ·盐碱地及其利用研究 | 第12-18页 |
| ·土壤盐渍化成因及危害 | 第12-13页 |
| ·盐碱地利用研究 | 第13-16页 |
| ·盐渍化治理的主要措施 | 第16-18页 |
| ·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18-23页 |
| ·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价 | 第23-28页 |
| 第3章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及改良利用现状 | 第28-33页 |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 | 第28-30页 |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利用的现状 | 第30-33页 |
| 第4章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生态开发模式分析 | 第33-45页 |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的最新进展 | 第33-35页 |
| ·“上农下渔”盐碱地生态开发模式 | 第35-36页 |
| ·工程开发方式及原则 | 第35页 |
| ·开发单元设计及利用模式 | 第35-36页 |
| ·“暗管排水”盐碱地生态开发模式 | 第36-38页 |
| ·暗管排水的技术流程 | 第36-37页 |
| ·暗管改碱系统的设计标准 | 第37-38页 |
| ·盐碱土壤生态改良措施 | 第38-45页 |
| ·激光精平土地 | 第38-39页 |
| ·深松破结 | 第39页 |
| ·土壤淋洗 | 第39-41页 |
| ·培肥土壤 | 第41页 |
| ·秸秆还田 | 第41-43页 |
| ·统筹施肥 | 第43-45页 |
| 第5章 两种生态开发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45-51页 |
| ·比较设计 | 第45-47页 |
| ·开发投入及利用的收益情况 | 第47-48页 |
| ·两种开发利用模式的技术和价值比较 | 第48-5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