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 第5-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化学修饰电极简介 | 第13页 |
1.3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与类型 | 第13-16页 |
1.4 石墨烯及石墨烯修饰电极 | 第16-25页 |
1.5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9页 |
第二章 3D金纳米粒子-聚L-谷氨酸/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双酚A的检测 | 第39-56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0页 |
2.2.2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40-41页 |
2.2.3 3DAuNPs-PGA/GO/GCE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1页 |
2.2.4 样品制备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2.3.1 石墨烯的表征 | 第41-43页 |
2.3.2 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43-44页 |
2.3.3 双酚A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44-45页 |
2.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5-48页 |
2.3.5 双酚A的测定 | 第48-50页 |
2.3.6 电极的重复性与稳定性 | 第50页 |
2.3.7 干扰离子的测定 | 第50页 |
2.3.8 实际样品分析 | 第50-51页 |
2.4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第三章 3D金纳米粒子-聚L-半胱氨酸/Nafion/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咖啡因的检测 | 第56-73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7-58页 |
3.2.2 石墨烯(Gr)的制备 | 第58页 |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8-59页 |
3.2.4 样品的制备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9页 |
3.3.1 石墨烯的表征 | 第59-62页 |
3.3.2 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62-63页 |
3.3.3 咖啡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63-64页 |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64-66页 |
3.3.5 咖啡因(CAF)的测定 | 第66-68页 |
3.3.6 修饰电极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 第68页 |
3.3.7 干扰离子的测定 | 第68页 |
3.3.8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8-69页 |
3.4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第四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离子液体/壳聚糖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 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的测定 | 第73-86页 |
4.1 引言 | 第73-7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5-76页 |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75页 |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75-7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2页 |
4.3.1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 | 第76-77页 |
4.3.2 修饰材料复合膜的FT-IR分析 | 第77-78页 |
4.3.3 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 | 第78-79页 |
4.3.4 紫外线吸收剂BP-3 的电化学行为 | 第79页 |
4.3.5 缓冲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79-80页 |
4.3.6 扫描速率的影响 | 第80-81页 |
4.3.7 BP-3的测定 | 第81页 |
4.3.8 电极的重复性与稳定性 | 第81页 |
4.3.9 干扰离子的测定 | 第81-82页 |
4.3.10 实际样品分析 | 第82页 |
4.4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