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一)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 第15-18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厘清 | 第18-21页 |
(一) 漫画、动画、ACG、动漫 | 第18-19页 |
1. 漫画 | 第18页 |
2. 动画 | 第18页 |
3. ACG | 第18-19页 |
4. 动漫 | 第19页 |
(二) 外包、服务外包以及在动画制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 第19-21页 |
1. 外包与服务外包 | 第19-20页 |
2. 动画制作领域的外包与服务外包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中国动画代加工产业发展历程与意义 | 第21-25页 |
(一) 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1. 改革开放至80年代中期:起步阶段 | 第21页 |
2. 80年代中期至90代中期:初步发展 | 第21-22页 |
3. 90年代中期至2004年:蓬勃发展 | 第22页 |
4. 2004年至今:转型阶段 | 第22-23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23-25页 |
1. 重要的资金与经验积累 | 第23页 |
2. 进阶动画强国的可行之路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动画代加工企业转型的必然性 | 第25-32页 |
(一) 微薄的利润 | 第25-26页 |
1. “微笑曲线”理论 | 第25-26页 |
2. 微薄的利润 | 第26页 |
(二) 新一轮的产业转移 | 第26-29页 |
1. 国内劳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 | 第26-28页 |
2. 来自新兴国家的强力争夺 | 第28-29页 |
(三) 动画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 第29-32页 |
1. 发展原创动画风险加大 | 第29-30页 |
2. 动画作品创意衰退 | 第30页 |
3. 人才培养方向被误导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动画代加工企业转型的可行性 | 第32-42页 |
(一)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 第32-34页 |
1. 税收政策 | 第32页 |
2. 融资政策 | 第32-33页 |
3. 产业政策 | 第33-34页 |
4.其他政策 | 第34页 |
(二) 国内市场日渐成熟 | 第34-39页 |
1. 电视动画市场日渐成熟 | 第34-35页 |
2. 电影动画市场的不断成长 | 第35-37页 |
3. 全龄动画趋势的出现 | 第37页 |
4. 庞大的衍生品市场 | 第37-39页 |
(三) 融资与运营模式的逐渐完善 | 第39-42页 |
1. 多种融资模式的探索 | 第39-40页 |
2. 动画产业链的完善 | 第40-42页 |
第六章 动画代加工企业转型的路径 | 第42-47页 |
(一) 提高服务水平 | 第42-43页 |
1. 走向联合制片 | 第42页 |
2. 创新服务模式 | 第42-43页 |
(二) 重视新媒体动画的发展 | 第43页 |
(三) 内容为王 | 第43-45页 |
1. 构建“内容为王”的新内核 | 第44页 |
2.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 第44-45页 |
(四)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质P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